開放新格局呼喚期貨版滬港通
- 發佈時間:2014-08-25 01:56: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官平
內地的期貨市場,正如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不僅熱衷於打造眼前的天地,更期望走出去闖出另一番世界。
眼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下稱“滬港通”)成行在即,內地、香港股市有望在10月正式進入試行階段。作為“孿生兄弟”,兩地亦有心打造期市版“滬港通”,以此拋磚引玉敲開對外開放新格局。
早在今年4月份,港交所便公開表示,在滬港通放行後,下一步將向商品期貨互聯互通(暫稱商品通)進發,期盼于5年內打通這條內地和香港的商品交易管道。
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期貨界人士稱,若內地、香港互挂期貨合約,必有益兩地期市之間的資本流動,加快內地期市對外開放步伐,但目前兩地期市仍存在不少差異,要實現期貨版滬港通仍需要在交割、清算等方面進一步掃清障礙。
期貨合約互挂的誘惑
期貨市場雙向開放的呼聲由來已久,卻因外匯管制等種種因素始終未能邁開腳步。“引進來”還是“走出去”孰先孰後,也一度引發爭論。
股市滬港通似乎回答了這個問題。苦戀兩年多,滬港股市終成正果。假以時日,兩地期市可否複製滬港通?
今年4月,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下稱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亞洲年會上提出了商品期貨市場的互聯互通。內地監管層亦表態,將研究深化內地與香港商品期貨市場合作的路徑和方式,支援內地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進一步加強合作。
事實上,港交所在與其他市場互聯互通方面已有成功經驗。早在2012年3月份,港交所便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等另外四個金磚國家的交易所,實現了基準股指衍生産品的合約互挂。
此前,李小加在LME亞洲年會上沒有直接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的提問:即內地交易所哪一個品種的期貨合約可能最快在港交所進行掛牌。
對香港交易所來説,合約互挂將帶來利好。“香港交易所可以實現走進來戰略。由於內地期貨市場發展起步晚,很多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領域尚未開拓,這有利於香港交易所做大做強。”一位內地期貨公司人士説。
對於內地期貨市場來説,合約互挂將帶來什麼好處呢?
對此,中信期貨副總經理景川表示,兩地期貨合約互挂必然會導致更多的資金流入到市場中來,會給內地期貨市場更多的流動性,更好地發揮價格發現功能,與境外金融市場聯繫更加緊密,內地市場價格將變得更有效,市場跨境交易將變得更為方便,內地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期貨滬港通參與更加貼合國際走勢的恒指期貨。
景川指出,內地監管(限倉制度和報告制度)相對香港而言更加嚴苛,期貨滬港通的開啟可能會使整個監管偏向寬鬆,並給予市場更大的自由度。
可見的是,兩地期市通過合約互挂實現互通,將增加內地期貨市場交易的對象,同時海外投資者可以便捷地參與境內期貨市場。
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兩地期貨合約互挂將加快內地期市走出去的步伐,融入全球定價體系,也將加快內地期貨市場多元化的發展步伐,包括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給海外投資者參與內地市場的平臺和機會,以及增加內地期貨市場交易標的,給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交易選擇。
業內人士表示,若兩地期貨市場實現滬港通,首先可以擴大內地期貨市場容量,提升期貨市場的保證金存量,為內地期貨市場做大“蛋糕”提供外部助力;其次,可以實現投資者“走出去”。由於內地金融衍生品市場缺乏參與境外市場的投資渠道,因此有理財需求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或者有需要對衝外盤風險的企業可以通過期貨滬港通實現走出去。
股市“滬港通”暫難複製
目前,內地期貨市場仍是一個封閉市場,存在缺乏外資參與的“短板”。業內人士表示,這導致內地期市對境外因素的敏感性和反應速度在某種程度上不及完全開放的境外市場,尚不能主動引領國際上同類商品價格的走勢。
“就期貨市場來講,打開大門、互挂期貨合約勢在必行。”格林大華期貨研發總監李永民説,股票市場滬港通解決了內地投資者購買港股、香港投資者購買內地股票的問題,有助於打通兩地投資市場,有助於資本在內地市場的充分流動。
李永民表示,期貨合約互挂之後,對內地投資者來講,也更加方便了解境外新的投資手段和投資理念,提升內地投資交易水準。
雖然兩地期市版滬港通值得期待,但從目前來看,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業內人士表示,就市場而言,內地期貨市場和香港期貨市場成熟程度、交易規則、市場運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差異,如何彌補兩個市場之間的差異是個問題。同時,互通之後對兩個市場的監管以及風險控制等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李永民認為,由於當前階段內地期貨市場投資水準比較落後,交易工具還比較簡單、投資者實力遠不能與境外相抗衡,不能單純複製股市滬港通,而應採用漸進方式,一步步擴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
除此之外,景川指出,由於香港的監管體制較為完整穩定,內地期貨市場監管體系還不夠完善,兩地期市短期尚難複製股市滬港通。
他表示,內地投資者資金會流入香港,激活市場並不意外,但是在港投資者是否會投資內地,似乎是個問題,這需要一併吸納國際市場對企業管治、保障機制的較高要求,以進一步發揮市場力量,促進對投資者保障制度的改革。內地期貨市場開放程度和受關注度不高,港資機構介入內地期貨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今年早些時候,港交所宣佈計劃年內推出人民幣計價的LME銅、鋁、鋅三個商品期貨小型合約與一個美元計價的API 8動力煤期貨合約。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一位期貨人士稱,此舉或意味著港交所會首先爭取與上期所産品互挂,之後再逐步實現兩個市場的“商品通”,實現香港和內地雙向買賣。
消極的觀點認為,目前內地期貨市場要和香港期貨市場對接尚有不少困難,兩地在保證金的收取和清算、市場成交機制、套利機制、持倉限額和漲跌停板、投資者保障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
兩地期市滬港通阻礙在哪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證券“滬港通”有望在期貨市場上得到複製。股市滬港通即將開閘,期貨市場要實現滬港通,存在什麼阻礙呢?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首先,要實現人民幣賬戶自由兌換,從而可以在實現了以港幣、人民幣不同計價的港交所和內地期貨交易所之間的自由便利交易。其次,港交所可以掛牌以人民幣計價的LME金屬期貨合約,而內地一些流動性較好的商品期貨合約也可以在港交所上市,如同H股,不過所挂合約有可能在交易習慣、交割方面存在困難,特別是交割倉庫設置方面尚未對外放開;清算方面,由於交易所清算業務是核心業務,因此,內地交易所對境外清算和港交所如何對內地交易賬戶清算也是個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程小勇表示,上市品種與合約月份設計不一樣。在香港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佔主導,而內地期貨市場上目前商品期貨數量佔大多數,金融期貨僅有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兩個。在月份設計上,內地商品期貨合約一般都是單月份,而香港期貨合約月份一般為當月、下月以及接下來兩個季月。
葉燕武也指出,市場成熟度方面,香港期貨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而內地期貨市場是一個封閉市場,境外資金參與內地期貨市場的難度較高;市場交易機制方面,港交所期權以及部分期貨品種實行做市商制度,做市商要通過交易所參與者開立做市商賬戶,港交所對做市商有減免手續費等優惠措施,內地期貨市場沒有做市商制度。
交易品種方面,港交所衍生品以金融期貨為主,較為活躍的品種主要是指數期貨和股票期權,合約月份一般為現貨月份和下一個月,以及之後最近兩個季月,其中近月合約交易活躍;內地期貨市場以商品期貨為主,上市品種當中,近月合約活躍程度低,遠期合約交易相對活躍。
“內地和香港的市場的打通,既有需求,也有壓力。這個壓力墻很堅實,沒有大規模打通的可能性。”海通期貨資深分析師毛建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交割庫是最難走的一步,港交所正在籌劃這些措施,特別是LME在上海設置交割庫事宜遲遲沒有下文。
不過,毛建平認為,交易所有條件在更高層面上,從市場結構方面尋找出互聯互通的希望,以實現有規模化的、能擴張能複製能縮小的、能開能關能控制的通道。
業內人士認為,期貨互聯互通悄然孕育,股市滬港通的財富效應已經開始發酵,滬港通不僅意味著為人民幣進出帶來了增量,還打開了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對未來期貨市場的意義可謂深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