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斷了傳承 怎當遺産

  • 發佈時間:2014-08-24 05:45: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只有傳承教學相長,才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生不息

  8月20日,在文化部召開季度例行發佈會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問題成為關注焦點。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已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但是“傳承無人”的難題仍然難解。

  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靈魂,如果沒有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産根本不會存在。由於現在掌握“非遺”技藝的人大都是高齡的老藝人,這些技藝已到了即將消逝的邊緣。如果不及時讓老藝人出來傳藝,極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正如多年從事民間文藝搶救工作的作家馮驥才所説,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十分脆弱的,往往是“人死藝亡”。

  當前,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不斷探索有效保護的辦法,爭取在保護和傳承等重難點環節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創新手段之一,就包括對非遺進行合理的生産性保護,其中包括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提供相應的扶持措施。

  來自文化部的資訊是,從2008年開始,中央財政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提供每人每年8000元的傳習補貼,而從2011年開始,金額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0元。此外,針對代表性傳承人和保護工作的人員大部分文化水準不高等問題,未來文化部將會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幫助他們提高非遺研究、傳承和生産創作的水準。

  培養傳承人,就有可能打破非遺一直以來的“家傳”規矩,以更開放的姿態迎接非遺保護新時代。例如,北京西城區的非遺項目豐富,但目前全區非遺傳承人普遍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有些項目被設為“瀕危非遺項目”,還有些項目已經隨著傳承人的離世而失傳。北京刻瓷、裕氏草編、泥塑彩繪臉譜、戲曲盔頭製作技藝,這四項從不曾外傳絕技公開招徒。為了培養傳承人,北京西城區首次面向社會招募非遺傳承志願者。傳承人會向選拔出來的傳承志願者傳授非遺技藝,表現優秀的志願者可以作為非遺傳承人的入室弟子,成為非遺傳承人。

  過去,一位擁有絕技的高人,絕不會輕易向外透露自己的獨門秘密,甚至對自己的子女也有諸多限制條件。現在經過政府牽線收徒傳藝,把自己經營多年的絕技傳授給予自己非親非故的人。他們在享受併發展自己所持有的“非遺”權利的同時,還將擔負起傳承後人的責任和義務,從而確保“非遺”後繼有人,這的確是一大進步,讓人叫好。

  為了保持生命力,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積極地將新一代青年人吸收進來成為非遺傳承者。任何一種技藝和藝術,如果不能隨著時代演進和發展,必然會缺乏生機與活力。現在全球範圍內都掀起了中國文化熱,“非遺”傳承人身懷的絕技都是長年累月磨出來的,並非一日之功。五大宮調、剪紙、葫蘆畫……這些在江蘇連雲港曾見慣不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今卻珍貴又罕見。連雲港市新海小學率先將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引入課堂,組成興趣小組,並請其中幾個項目的傳承人擔當教師,讓孩子們從小開始接觸這些民族特色文化。

  可以説,只有傳承教學相長,揚長避短,才能讓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産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