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奪命涵洞,襯出多少責任漏洞?

  • 發佈時間:2014-08-24 02:50:3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視點

  廣州這起奪命涵洞事件,令人痛心。它説明瞭一個問題:一些地方公共管理中缺少倒逼自我修補的能動機制,易在惰性中留下責任漏洞。

  一家7口開車到廣州後離奇失蹤,其中包括1名孕婦、2名小孩,網民們還為之發動微網志搜尋,可7人卻于60多小時後才被發現全部溺亡于涵洞。22日早晨在廣州被發現的“奪命涵洞”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據新華社報道,當地媒體從2年前到2個月前,都曾就事發涵洞積水一事質疑當地水務部門,而涉事水務部門的回應一直是“將改造”;當地居民反映,涵洞被淹,(抽水)一個小時就可以幹,但有關部門有時要隔幾天才抽。

  一家7口被活活淹死,這樣的慘劇令人痛心,痛的是內澇成患,是當事人不知怎麼“逃出生天”,是無一倖存的悲愴結局,更是防災上的疏忽與管理應對的缺位:一座現代化城市,竟會出現“奪命涵洞”。

  應該説,這起悲劇的發生,是偶然中帶有必然:在事發涵洞口原本有“下雨天有積水,禁止通行”的警示標識,可涵洞內和涵洞口均沒有路燈,晚上根本看不清,也不知道裏面水有多深。經常有車在此被淹,民眾投訴了多年,一直沒解決。也就是説,死神就像一隻張網只待無辜生命跌入的蜘蛛,已潛伏多時。

  説起來,在“城市看海”已成異樣風景的今天,涵洞積水早已是城市病的外在症狀之一。車輛被淹是家常便飯,吞噬生命的也不鮮見。白雲區這起7人罹難事件,與去年8月30日深圳南區留仙大道涵洞發生的慘劇就如出一轍。隱患一直都在那兒,一次又一次 “不足致命”的錯覺似乎令人麻木;慘劇過後,才繃起安全神經。

  據媒體報道,廣州該涵洞之所以積水多年,而未進行升級改造,或因其權屬難以確認,涉事鐵路方稱不是下穿鐵路涵洞的管理單位;而當地政府部門也未透露,涵洞的安全和維護由誰來負責。饒是如此,當地民眾反映問題那麼多次,有關部門也總承諾“將改造”,可為何就一拖再拖,罔顧可預見的風險?就算水浸黑點改造需要“緩衝時間”,做好交通安全疏導,有多難?

  或許,“教訓總是別人的”是醞釀悲劇最根本的發酵劑。北京去年應對城市暴雨,為避免“7·21”悲劇重蹈,強調“不能死一個人”;長沙在女孩墜井事件後,全城動員給所有井蓋加上了防衝開的裝置等等。這些舉措,都是用鮮活的生命在澆灌公共安全管理的成長,足以為其他城市所借鑒。可現實中,又有多少地方將其警示作用轉化為改進動力?

  而今,當地水務、城管部門牽頭,開展了對水浸黑點的隱患大排查。一次又一次生命的血色成了關聯隱患堵漏的契機,而要消弭,就得從個案中汲取教訓。像這次,就説明瞭一個問題:那就是公共管理中缺少倒逼自我修補的能動機制,如防澇的剛性考核與可追溯到人的問責,總是等到悲劇發生才知道重視。這種權力偷懶遺留下的責任漏洞,其實是更可怕的“奪命涵洞”。

  □房清江(地方政協委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