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家庭農場風景這邊獨好

  • 發佈時間:2014-08-22 07:29:31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何汪維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援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一年多來,陜西省已註冊家庭農場近千家。那麼,“家庭農場”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發展家庭農場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場主會帶來怎樣的好處和實惠?農場主目前遇到那些問題需要解決?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家庭農場”小而美

  8月18日下午兩點,閻良區雨晗家庭農場負責人聶戰輝正在日光溫室大棚裏忙著為客商採摘葡萄。“我的‘夏黑’葡萄,一個日光溫室大棚産量就是3000斤,按市場價每斤25元來算,一個棚收入最少有7萬元,12個棚就是100萬元。”聶戰輝告訴記者,家庭農場種植技術是關鍵,秘訣就在這日光溫室上。露天葡萄一般在8月份上市,但採用日光溫室大棚種植後,葡萄6月份就能上市了,而且價格比露天葡萄高出4倍以上。“一方面是上市早,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夏黑’葡萄品種好,味道鮮美,深受顧客喜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基本上很少使用農藥,尤其是在成熟採摘之前的20天左右,堅決不使用任何農藥。”

  種植經濟作物收入不菲,那麼,如果把養殖與種植相結合,那結果又會怎樣?高陵縣天舉家庭農場負責人邱劍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今年30歲的邱劍波靠種植早酥梨起家,目前全家四口人經營著整個農場48畝的早酥梨,一年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但頭腦靈活的他並不滿足於此。“發展單一經濟現在看來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將多种經濟結合起來發展,我這果園裏地上長的都是草,如果養些兔子,將種養結合起來,這樣不但可以將農場裏的空間都充分利用起來,同時也可以增加農場裏的多种經濟發展,進而提升我的收益。”正是在這樣的想法下,去年10月邱劍波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用20萬元資金建起先進的兔舍,引入了300隻種兔,在果園裏搞起了伊拉肉兔養殖。首先兔糞解決了果樹有機肥不足的問題,生産出來的梨比普通梨品相和口感都更好,産量也更高,收入大幅增加。此外,次品梨和果園裏的雜草來喂兔,又增加了兔子的飼料和營養,降低了養殖成本。“種養結合實現了雙向互贏,預計我今年養兔和種梨的收入將會是往年的三倍。”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中央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準的又一新改革。”高陵縣土地流轉中心主任張文祥説,現在大批農民外出務工,出現了農民兼業化、農業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導致農業綜合生産效率降低,但這也為土地流轉提供了機會。國家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家庭農場發展,就是要通過規模化、産業化經營來實現農業發展的突破,進而改善農村經濟面貌,提高農民收入。

  政府出手解“兩難”

  採訪中記者發現,發展家庭農場,貸款難和保險難是面臨的兩大難題。

  “果園和養殖場一年最少要投入30萬元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去年我本來想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50萬元擴大農場的規模,但是最後好説歹説銀行才勉強貸給我20萬元,由於資金缺口較大,農場擴大規模的計劃只好泡湯了。”説起貸款,邱劍波就一肚子的苦水和無奈。“農業是弱質産業,咱這土地是流轉的集體土地不能用做抵押,唯一值錢的就是近百萬元的農機具資産,但銀行在農機具這塊抵押也沒有先例,就算是(能)抵押最多就能貸10萬塊錢,每當遇到貸款難,農時又耽誤不起,我只能高息融資。”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我市有的涉農金融部門已開辦了針對土地流轉權證抵押貸款業務,支援家庭農場發展。

  “長期的土地流轉權證,經過政府部門的確權、評估,辦理抵押登記,我們金融部門就可以為家庭農場的貸款需求來提供資金支援。”閻良區信用聯社業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信用社接到農民的貸款需求後,首先會對農民的經營項目、經營能力、經營狀況、家庭每人平均收入、個人信譽、鄰里關係等進行信用等級評級,根據一般、較好、優秀,給予1萬-20萬元不等的貸款。“農民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利息在正常擔保基礎上下浮30%,也就是説利息從9.7375%下調到6.5%,信用等級為優秀的農戶可以直接辦理信用貸款,不需要擔保。”

  為了提高農業的抗風險能力,2011年我市在閻良區啟動農業保險試點。閻良區政府和人保財險閻良分公司選取5000畝鋼架大棚試點政策性農業保險,保期半年,每畝150元,農戶出資15元,市區兩級補貼135元,投保總額60萬元,當年賠付56萬元。閻良區金融辦金融業務科科長劉海濱透露,截至2013年保險面積已擴大到11萬戶農戶的7950畝,保險總額118萬元,“目前,只有日光溫室大棚同時對棚體和棚內作物進行保險,鋼架大棚只對棚體進行保險,下一步保險範圍也將從規模園區、合作社向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擴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霍學喜認為,建立家庭農場這種模式,需要從根本上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土地撂荒和經營粗放問題, 二是先進和成熟(農業)技術的規模化,整合使用和配置問題,三是解決職業農民的培養和職業農民的技能升級問題。

  “在家庭農場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職責就是做服務,一是加快培養,二是規範建設,第三就是提升水準。”閻良區統籌辦主任劉志強表示,家庭農場的發展,土地流轉是關鍵,重點在於適度規模經營,對於家庭農場的發展,要根據農民的意願,政府在這一方面其實主要是起到引導和服務的作用。加強對家庭農場成員在技術、技能上的培訓,做好産前、産中和産後的各項服務,這樣才有利於農業的生産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