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與面子何干?

  • 發佈時間:2014-08-22 07:29:4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蔣衛陽

  一位母親因為手頭緊,暑期沒有帶孩子出去旅遊,眼看著假期即將結束,其他孩子都在網上曬出行的“幸福假期”,不能讓自己孩子受“委屈”。抱著這種心理,這位母親想到了制假:找來風景名勝圖,用製圖軟體將自己孩子形象拼貼上去;網購一些異地的工藝品和小吃,權當旅遊回來的紀念品……這是杭州一家媒體報道的真實圖景。

  更有相關媒體的“暑假遊學心態調查”顯示,近三成受訪者之所以送孩子出國遊學,僅僅是因為“其他同學都去,自己不去沒面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拼子女投入、拼家教的同時,如今,部分家長卻又陷入拼遊學的煩惱。

  其實,不獨是遊學,當越來越多國人跨出國門去憑海臨風或是登高望遠,又或是觀賞人文、體驗社區,總會引起一些人的焦慮感,或者換句話説,是攀比心。只不過,因傳統原因,這種攀比心在孩子遊學問題上表現得更突出罷了。

  説來也是,拜現代科技所賜,如今看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或者是QQ空間吧,尤其是每逢節假日,曬旅遊所在地風景,甚至是手機現場圖文直播,比比皆是。不過老實説,看多了就會覺得類同,其收穫更是在同一層次上的反覆。當然,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對旅遊特別是境外遊,在新奇感未消的過程中,夾雜著一些炫耀的成分,也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有的國人在境外被諷為“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原因有多種,但與自身的相關素質不高也密不可分。相信,這種現象伴隨著國人文明素質的提高和旅遊的日益普及而會逐步得到改變。

  這裡需要澄清的一種觀念是,僅把旅遊當作一種可以閒暇消費的主要商品,過於看重對其消費能力的高低,而沒有認識到閒暇消費對人自身發展的多重意義。

  現代經濟學認為,閒暇也是一種收入。馬克思稱閒暇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為個人發展充分的生産力,因而也為社會發展充分的生産力創造廣闊餘地的時間”。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為勞動力的解放創造了更多條件,也為閒暇提供了更多可能。人的發展應當是一種全面的發展,除了在工作時間勞作外,還應有閒暇時間自由地發展個性。

  相應地,閒暇消費也就有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在閒暇時間裏所從事的消費活動是不同的,有的人側重文化方面的消費,有的人則主要從事體育活動,當然,還有人喜愛旅遊,等等。閒暇消費是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標誌,閒暇消費品質的高低反映了國民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的高低。反過來,合理的閒暇消費也有助於職工有更好的體力和心態甚至眼界來完成本職工作,或是修養身心。

  以此來看待旅遊,你就不會為想出遠門卻囊中羞澀而失落,誰説讀一本好書就不是一次愉快的心靈旅行呢?同樣,出行的你,也不會光傾慕少數國度的高消費生活,而會捫心自問一下,如果都過上這種生活,一個地球何以承受……

  筆者的一位朋友剛從國外回來,在此之前剛在美國東海岸一個大城市的郊外別墅區住了半年。這位朋友説,在當地生活中較難習慣的一個方面就是垃圾處理,平時,垃圾只能一星期處理一次……這位朋友的國外行,屬於深度遊了,深入更會有新認識,我們現在不也正碰上垃圾處理之困嗎?他山之石能借鑒否……這難道不是旅遊的另一種收穫嗎?

  如此看來,旅遊作為一種閒暇選擇,是人的心智完善和身心自由發展的內在需要,這與面子又有何干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