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年産700部電影僅200部上映 業內:對文化消費投入不足

  • 發佈時間:2014-08-21 10:32: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8月21日北京消息(記者公秀華)文化産業在成為資本投資熱點的同時,另一個現象令人尷尬。中國很多文化産品産出量世界數一數二,但卻進入不了消費環節,比如,去年我國有近700部電影,能在電影院有效放映的不足200部。在昨天(20號)的2014文化創意産業研討會上,文化産業這種供需不平衡也成為熱議的話題。如何解決這一矛盾,讓文化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

  作為一家影視投資公司的總裁,陸興東為中國文化産品不能很好的吸引國內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而憂心忡忡。

  年輕人大把錢不會消費在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上,而是未來的所謂的魔幻、科幻的部分,我們只能跟著別人走,幫他們數錢。

  在陸興東看來,《變形金剛4》在中國票房大賣就是很好的案例,而明年至少有五部這類題材的電影要進入中國市場,國産影片要保住40%的線基本不可能。

  不僅如此,很多電影甚至根本不能進入消費渠道。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介紹,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電影市場,去年近700部電影,能在電影院有效放映的不足200部。其他門類情況更是如此。

  在所有門類當中,文化産品數量都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動畫20多萬分鐘,電視劇1萬4到1萬5千集,但中國不是一個文化消費大國。大部分文化産品根本進入不了文化消費。

  造成這種局面原因很多,比如文化産品價格高、供求結構性矛盾;另外,政策取向和資金投入偏向文化生産,對文化消費投資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黨委書記張慧光:

  北京文化産業近三年,年均投資超過300億元,但在文化消費方面投資還不足,文化消費增長跟不上文化投資的增長,這樣的發展方式還是不健康。

  文化部部長助理劉玉珠表示,擴大文化消費根本上要提高城鄉居民文化消費的支付能力,比如採取現金補貼、激勵評價、折扣等形式讓城鄉居民的支付能力轉化為實際的文化消費支出。

  而陸興東的建議是從頂層設計考慮。中國不缺資本,但很多資本卻去投資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製作出的電影好萊塢把持版權,到中國市場圈錢;而另一方面,中國一線的製作公司卻很慘,有幾百萬投資就不得了。

  十二個字可以改變中國原創電影的源頭,叫中國資本、美國智慧,加上全球視野。使好萊塢的精英為中國資本服務。用他們的手佔領全球市場,我們讓美國人、歐洲人的錢包拿到中國來,而不是把我們的市場出讓給美國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