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冷對反彈 險資“移情”另類投資

  • 發佈時間:2014-08-21 10:31: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7月下旬以來展開的A股行情帶動市場情緒升溫,保險資金動向隨之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8月13日發佈的保險業新“國十條”指明瞭保險機構投資股市債市的大方向。然而,業內人士認為,眼下險資加倉的理由還不夠充分。最新數據顯示,險資A股的倉位處於相對低位。另一方面,保險資金對固定收益類資産、不動産類資産和其他金融資産的興趣有所上升,與險資運用特點更匹配的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等另類投資或形成分流效應,並有望成為險資投資新的主攻方向。

  險資冷對反彈 “水位”恐難大漲

  近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及保險業新“國十條”都提出,要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支援等相關指導意見。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政策導向或為險資進一步“輸血”股市做了鋪墊。

  然而,從保監會公開的行業數據來看,在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項下,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佔比在6月維持相對低位,僅為9.36%。業內人士認為,保險資金整體上並未追隨行情增加對股票投資的配置,這種趨勢在即將公佈的7月份行業數據中或將有所反映。“對於股市的觀望也與險資不追求超高收益有關。之前投資股市債市的收益率表現不錯,一些保險公司年內收益率預期目標已基本達到,其後續投資風格更加趨於穩健,投資也會有所收縮。”

  記者梳理行業歷史數據發現,由於保險資金運用餘額變動而導致計算基數不同,這部分投資的絕對值(6月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為8048.55億元)雖然並非近15個月以來行業數據的最低點,但在相對值上,確為相應時段內的“波谷”。

  近15個月來的行業數據顯示,2013年6月起,保險資金在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規模一直在7000億至8000億的區間波動。2014年2月,這一數值終於“破8”,在3月達到8459.64億元的高點後扭頭向下,未能突破2013年5月的“波峰”值8664.64億元。從絕對值來看,險資在此方面的配置仍高於2013年4月的8007.02億元。

  入市態度謹慎 積極配置債券

  而在7月份保險統計數據尚未出爐的情況下,這一“波谷”是否確實觸底仍未可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機構人士處了解到,保險資金在近期對股市的配置方面,並未一味跟風加倉,部分機構甚至適當減倉。

  有大型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認為,7月行情的短期性較為明顯,加倉理由不夠充分,所以在實際操作上亦未作明顯調整。“我們並不認為本輪行情説明股市出現向好苗頭,而是認為這只是一個短期行情。從基本面來看,雖然新政策會帶來一定的利好預期,但政策的細化落實仍需要時間,還不會馬上體現在保險資金倉位調整上。從近一年來的情況看,險資入市的態度相對謹慎,不會貿然大舉加倉。”

  但亦有機構人士指出,在保險資金運用方面,資管公司或部門有各自的考量,不宜簡單判斷險資對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佔比會繼續探底。但整體上,這方面投資的絕對值持續下降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進一步下降的跡象很可能會出現。

  6月13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的引入發展工作,但機構投資者規模不夠大,仍需大力發展。截至2013年底,A股市場以公募基金、保險機構、QFII等為代表的9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市值為2.58萬億,僅佔兩市總市值的10.87%。當前A股市場的投資交易仍以中小散戶為主,整體趨勢交易行為特徵明顯,大力發展專業機構投資者的任務仍較為緊迫。證監會將鼓勵全國社保基金、商業保險、境外長期資金擴大資本市場投資與基金投資。

  在部分保險資管人士看來,機構投資者成為A股市場上有足夠話語權的一方尚待時日。前述保險公司人士認為,在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比例口徑下,相比對於股市投資方面的“冷淡”,保險資金在固定收益類資産、不動産類資産和其他金融資産的興趣有所上升。

  在債券投資方面,保險資金仍將其作為傳統意義投資的“大頭”,在委託外部機構管理保險資金方面亦是如此。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在債券配置方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絕對值一直呈上升趨勢,所佔比例維持在41.48%以上,其中2014年6月為低點。機構人士表示,這方面的投資情況整體上較為樂觀,預計仍將維持與此前大致相當的資産配置比例。

  保險公司對於不動産投資的興趣,則從國內伸展到了海外。近日,在一場以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為主題的研討會上,某參與境外投資項目的人士透露,多家保險公司都正在尋求境外投資房地産項目的機會,相關合作也在洽談或推進中,這將成為險資開拓投資渠道的一個方向。

  看好另類投資 分流效應漸顯

  被保險資金所錨定的下一個投資領域中,另類投資將佔有一席之地。除了在體量上呈現明顯擴張態勢,在投資收益率、風險控制等方面,另類投資的前景亦被保險資管人士看好。而這一方面投資的增加,或將客觀上對投資股市的保險資金形成“分流”效應。

  保險資管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債權計劃等另類投資的配置比例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因為能夠較好地與實體經濟對接,並且投資收益率較為穩定,這方面投資項目已經成為保險資金的關注重點。

  有分析認為,另類投資可以較好地平滑經濟週期和資本市場短期波動的風險,並獲得較高的收益率,但由於相應的風險較大,所以長期以來並未受到足夠重視。平安信託和麥肯錫發佈的《中國信託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3)》認為,國際市場上最近十年出現的“另類投資主流化”大趨勢,將以更快的速度出現在中國。持續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以及傳統資産類別差強人意的表現,提高了投資者對另類投資的興趣。在中國,另類資産管理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報告認為,大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正在增加在另類投資領域的資産配置。保監會的一系列新規也允許保險公司將更多資産配置到這些領域。另類投資一方面在中短期內可以幫助險資獲取優於傳統資産類別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可以緩解資産負債久期錯配的問題,使得保險公司能夠更好管理其償付能力。特別是在壽險行業,由於資本市場上長久期固定收益産品的供給匱乏,資債期限錯配的問題尤為突出。久期較長的私募股權、房地産和基建投資就能夠很好滿足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

  前述機構人士表示,相比于投資股市的期限性因素,包括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等另類投資與保險資金的長期性、追求穩定收益的訴求匹配度更高。所以險資加大對後者的配置,甚至適當在A股有所減倉的現象不難理解。在與信用度較可靠的擔保方、項目建設方合作的前提下,保險資金在國內多地參與債權投資計劃或以“明股實債”的方式尋求與實體經濟對接的合宜項目,已經成為近兩年來保險資金運用的一大趨勢。短期內,險資對A股市場還將持觀望態度。提升險資投資股市的興趣,有待相關部門出臺細化的支援股市債市的投資政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