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2億元 我國開反壟斷最大罰單
- 發佈時間:2014-08-21 05:35:43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處罰約8.3億元
對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處罰約4億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日宣佈,對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約8.3億元,對日本精工等四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依法處罰約4億元,合計罰款約12.4億元。這是我國反壟斷部門迄今為止開出的最大罰單。
經發展改革委查實,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八家日本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為減少競爭,以最有利的價格得到汽車製造商的零部件訂單,在日本頻繁進行雙邊或多邊會談,互相協商價格,多次達成訂單報價協議並予實施。價格協商涉及中國市場並獲得訂單的産品包括起動機、交流發電機、節氣閥體、線束等13種。經價格協商的零部件用於本田、豐田、日産、鈴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種車型。截至2013年底,當事人經價格協商後獲得的與中國市場相關的多數訂單仍在供貨。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2000年至2011年6月,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等四家軸承生産企業在日本組織召開亞洲研究會,在上海組織召開出口市場會議,討論亞洲地區及中國市場的軸承漲價方針、漲價時機和幅度,交流漲價實施情況。當事人在中國境內銷售軸承時,依據亞洲研究會、出口市場會共同協商的價格或互相交換的漲價資訊,實施了漲價行為。
發展改革委認定,上述企業達成並實施汽車零部件、軸承的價格壟斷協議,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不正當地影響我國汽車零部件及整車、軸承的價格,損害了下游製造商的合法權益和我國消費者利益,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規定。
鋻於兩起案件中,當事人多次達成並實施價格壟斷協議,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超過10年,違法情節嚴重,發展改革委依法予以從重處罰,同時對主動提供重要證據的相關當事人適用了反壟斷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條款。
涉案企業均提出了整改措施:一是立即根據中國法律對銷售政策和銷售行為進行整改;二是對公司全體成員進行反壟斷培訓,確保員工行為符合中國法律要求;三是採取實際行動,消除過去違法行為的後果,主動維護競爭秩序,並惠及消費者。
延伸
反壟斷將為消費者帶來利好
購車養車成本將下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日公佈了對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和軸承企業的反壟斷處罰決定。這次反壟斷將為汽車製造業和消費者帶來哪些利好?記者20日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消費者和專家。
推動汽車産業健康發展
反壟斷調查的初期效應已經顯現。廣汽本田8月8日率先宣佈,9月1日起下調部分零部件價格。隨後,廣汽豐田也宣佈于8月18日起下調部分零部件價格。
“零部件反壟斷應是汽車業反壟斷的主戰場。”一位資深汽車行業人士説,零部件貫穿于汽車消費整個生命週期,其價格壟斷對汽車行業的危害隱蔽且巨大,甚至不排除和汽車製造商利益交換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可能。
目前,我國汽車企業,尤其是日係合資企業對日本零部件供應商依賴度較高。中研普華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從日本進口額為95.8億美元,佔零部件進口總額的27%。
一位日係汽車4S店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日係A級車國內外差價不大,但零部件供應鏈相對封閉,競爭不夠充分,國內本土零部件企業很難進入日係車採購體系。而B級及B級以上車型市場競爭激烈,難以靠壟斷整車價格獲取高額利潤,而通常通過整車廠對零部件廠以及4S店嚴格管控,去操控市場獲取高額利潤。
同期,各地反壟斷執法部門對克萊斯勒、奧迪、賓士等汽車經銷商的反壟斷調查也在推進。克萊斯勒、奧迪已查明存在壟斷行為,近期將受到相應處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沈進軍説,國家啟動對汽車及配件的反壟斷調查,將切走相關企業的高利潤蛋糕,促進價格回歸理性,對整個行業也是一次普法教育,將從深層次推動中國汽車市場健康良性發展。
反壟斷給百姓帶來實惠
業內有消息稱,廣汽本田此次涉及調價的零部件品種近3萬種,佔總體零部件的70%,價格平均降幅達20%。但廣汽本田表示:“零配件調整具體涉及範圍與降幅尚未最終確定,將會在稍晚時間宣佈。”
記者走訪諮詢了天津多家廣汽豐田4S店,發現確有部分配件價格下調,但幅度不是很大。
在天津美利豐店,售後人員介紹説,此次價格調整涉及一千多個零配件,有漲有跌,但常用的機油、機濾等價格沒有變化。
天津匯豐行售後工作人員稱,4S店已接到總部關於零配件價格調整的通知,目前皮帶、火花塞等常用配件價格已下調,但幅度不大。“我們是合資品牌,不像國外品牌零配件價格比較高,降價空間沒那麼大。”
汽車流通領域專家賈新光認為,某一國別的零部件企業如果結成價格同盟,將對整車成本以及售後維修成本帶來影響,預計近期將迎來以日係為主的汽車品牌零部件價格下降。
天津市民岳彤説,他選擇私家車的標準除了汽車本身售價,更關注後續保養費用。“汽車反壟斷調查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有目共睹,希望相關部門能對汽車零配件價格保持常態關注,讓這種實惠更持續、更透明。”
短評
最大反壟斷罰單
戳中零部件軟肋
“史上最大”反壟斷罰單直接戳中我國汽車業的零部件軟肋。我們經常説中國汽車工業大而不強,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核心零部件技術和産業的雙重缺失。雖然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5年成為全球最大新車市場,年産銷突破2000萬輛,但絕大多數乘用車的核心零部件企業由外資獨資設立或者絕對控股。中國的乘用車零部件企業多生産輪轂、方向盤等技術含量不高的乘用車零部件,缺乏掌握核心高科技的乘用車零部件企業。
據發改委介紹,涉案零部件企業經價格協商的零部件用於本田、豐田、日産、鈴木、福特等品牌的20多種車型,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超過10年,違法情節嚴重。從這幾個細節不難看出,在中國車市的“黃金十年”,大量銷售的合資品牌國産車,表面按照中外雙方50:50的股比進行利潤“合理分配”,背後卻是外資零部件企業依靠壟斷不合理進行利潤轉移的暗流。
一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曾經自主研發了一款發動機塑膠進氣歧管。採用這種塑膠進氣歧管,可以降低發動機重量,提高能耗效能。在一些合資汽車廠家,由於這種塑膠進氣歧管的核心智慧財産權、採購渠道和定價權都由外方掌控,單價被定在1300元左右,而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自主研發生産的塑膠進氣歧管定價只有200元不到。汽車是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把一個進氣歧管的小例子和今天發改委開出的反壟斷最大單聯繫起來分析不難看出,中國汽車工業要想真正做強,必須咬牙突破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産這一關。只有掌握了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生産的核心技術,才能實現成本控制、採購控制、利潤流向控制,真正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否則,每年熱熱鬧鬧産銷的2000多萬輛新車,留到中方兜裏的利潤有多少還是由外方掌控。
不管是在哪個行業,查明壟斷真相並實施處罰並是終點,緊接著還應當把反壟斷重點放在破舊立新的制度建設上,以徹底消除壟斷滋生的土壤。因此,有關部門正在著手修訂的汽車産業發展政策,應當借這次零部件反壟斷案總結前10年乘用車核心零部件産業慘痛的教訓,從頂層設計的高度予以糾偏。本組文圖均據新華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