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鎮勝高速公路:靚麗西出口 開放橋頭堡

  • 發佈時間:2014-08-20 06:34:01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袁天志 陳輝碧 本報記者 田洋 實習生 鄒林

  新聞提示

  盤縣,貴州西大門,地處滇黔桂三省交界,是我省通往雲南、連接東盟的橋頭堡,素有“黔滇咽喉”之稱。

  2009年12月,滬昆高速公路鎮寧至勝境關段建成通車。

  一條大通道,大大縮短我省向西開放的時空距離。從省城貴陽到盤縣,過去需13個小時,現在僅3個多小時。

  就是這10個小時的差距,造就一條經貿大樞紐,打開我省“養在深閨”的資源寶庫,川黔滇桂區域經濟加快深度融合。

  一條主動脈,帶動縣域大交通格局形成。東至貴陽,西抵昆明,南下南寧,北上川渝,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鐵路網路讓盤縣成為炙手可熱的貴州西部重要陸路交通樞紐。

  今年初,盤縣響亮提出,全力建成貴州最靚麗西大門,建設具有區域帶動力和國際一流的精品旅遊大城市,打造貴州面向昆明、輻射東盟的橋頭堡和川黔滇桂四省區結合部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邁入大交通時代,盤縣跨上更高的發展平臺,正加快步伐實現大發展。

  打開山門,八面風來

  7月23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記者清早從貴陽出發,窗外清風徐徐吹拂。不到4小時的車程,車已行至我省西大門——鎮勝高速公路位於盤縣與雲南省富源縣交界處的勝境關。

  收費站忙而有序,“鮮活農産品流通綠色通道”公示牌位置醒目。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大貨車緩緩地魚貫而出,穿過烏蒙山腹地,駛向雲南境內。粗略一看,過往車輛多是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等地的牌照。

  “過關口5公里,就進入雲南省富源縣境內。”在勝境關站工作已快4年的收費員陳海兵對兩省路況爛熟于胸:鎮勝高速通車後,盤縣到富源縣城從3個小時縮短到50分鐘,到曲靖也只1個半小時,到昆明只需3小時。

  勝境關收費站站長蔣澤紅告訴記者,現在平均每天過往勝境關收費站車輛超過1萬車次,遇節假日超過2萬車次。

  交通的改善,讓原本經貿交往就活躍的盤縣和雲南富源、曲靖、昆明等城市,合作的手握得更緊了。

  盤縣方面曾做過這樣的調查:每年盤縣至少有600萬噸原煤、焦炭進入雲南;盤縣市場上銷售的材料、服裝、日用品等大多是從雲南批發過來;每年盤縣人在雲南的消費超過2億元,而兩地的資金流量達20億元以上。

  從昆明到盤縣做裝修生意的廖建輝已在當地安家落戶,自詡“盤縣人”。3年前,到盤縣紅果開創自己新事業的他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生機勃勃的城市。“經濟條件好,生意好做,最重要的是這兒的交通便利。”

  鎮勝高速的開通,就像打開了一扇開放的窗口,為盤縣帶來人流、物流、資訊流,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大街上外地牌照的車輛來來往往,南腔北調此起彼伏,説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仲介服務公司如雨後春筍……

  盤縣投資促進局局長田子能透露:近幾年,盤縣招商引資連年大幅攀升,2013年實際到位資金同比增長91.52%。

  走在盤縣這個邊陲小城,中國大唐集團、廣東粵電集團、廣西投資集團、三峽新能源集團、四川川威集團等知名公司、集團盡入眼簾。全國各地的投資者紛至遝來,在盤縣這片建設熱土上,盡情揮灑。

  百年老酒,香飄全國

  從鎮勝公路英武收費站下高速,僅半個小時,記者抵達遠近聞名的盤縣岩博村。

  綠樹簇擁中的岩博,漫山遍野層林盡染。一棟棟新建的青瓦白墻小洋樓掩映其中,乾淨整潔的進村道路延伸到各家各戶。

  岩博村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村,森林覆蓋率70%以上。村民曾經守住“生態”的同時,也守住了“貧困”。每人平均收入不足800元,交通不便制約著岩博村的經濟發展。

  過去,從岩博村上到貴陽、下至昆明是以天來計算。當地幹部群眾説:“路不通,發展經濟是一句空話。”

  變化,始於鎮勝高速通車。急盼發展的岩博村從自身資源探尋發展機遇,在各家各戶、祖祖輩輩釀製的小鍋酒上找到切入點。

  沿用彝家獨特祖傳酒曲製作的岩博村小鍋酒,傳統工藝釀製已有上百年曆史,不僅在盤縣境內很受歡迎,甚至在昆明、曲靖等地都小有名氣。多年來,一直小打小鬧,家庭作坊式生産小而散。

  2007年,全村村民人人參股,盤縣岩博酒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成立。百年老酒從此走上現代化經營發展之路,相繼成功打開貴陽、水城以及昆明等省內外市場。如今,通過中國農業網、貴州農經網,小鍋酒賣到了廣東、廣西等全國各地。

  “去年從四川請來專家指導改擴建。”岩博村黨委副書記肖直順告訴記者,當初小鍋酒生産規模只有200噸,今年底5000噸改擴建項目一期工程就要投産,全部建成將實現年産值6億元,上交稅收1.8億元。

  村民張嫦娥説起酒廠樂呵呵:“工作一天、休息一天,田裏農活不耽擱。”30歲的肖若月薪拿到2600元,還投了50萬元入股,對酒廠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近幾年岩博村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矸石磚廠、特色養殖場、火腿廠等村級企業一個接一個辦起來……

  撫今追昔,岩博村源於交通的改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人平均收入2005年不足800元,2013年達到1.1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小康村、示範村。一條路,激活一方經濟。

  産業轉型,天地廣闊

  午後的陽光,照耀在貴州黔桂天能焦化公司新建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的建設熱情一樣熾熱。

  工地上,大型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即將投産的苯加氫裝置加緊建設。另一旁,無水氨裝置已投入生産,有序運轉。

  在貴州黔桂天能焦化黨委書記任廣留眼中,鎮勝高速公路開通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大大縮短公司産品的在途時間,貨運效率的提高,有效推高公司在雲南市場的佔有率。”

  任廣留列舉了一組數據:鎮勝高速通車後,雲南省運距在200公里以上的客戶,運輸時間平均節約10個小時;兩廣客戶自運成本降低20元/噸,雲南地區降低10元/噸。

  這些年,盤縣交通建設風生水起,除了鎮勝高速公路,水柏鐵路、水盤高速、盤宣公路、貴昆鐵路盤西支線紛紛穿越境內,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鐵路網路帶動縣域大交通格局形成。東至貴陽,西抵昆明,南下南寧,北上川渝,物理距離不超過300至500公里,使盤縣成為炙手可熱的貴州西部重要陸路交通樞紐。

  “交通建設讓我們感到非常振奮。”任廣留説,近年來盤縣運輸條件的改善,為天能焦化的産能規模擴大提供了充分的運輸保障,也為化工産品深加工奠定了物流基礎,幫助企業進一步打開雲南、湖南、廣西、廣東及省內市場。

  交通的暢達,幫助企業走上快速發展之路。目前該公司焦化産能已由70萬噸/年擴大到200萬噸/年,5萬噸/年苯加氫、12萬噸/年煤氣制LNG項目也將於近期逐步建成投産,資産規模將達100億元,企業走上一條從粗放型到節約型的轉型升級之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因豐富的煤炭資源遠近聞名的盤縣,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高達105億噸。據不完全統計,該縣每年有2萬輛左右的重型汽車在境內跑運輸,車路矛盾一度嚴重。

  緊緊抓住大交通格局形成的機遇,盤縣大力加強縣域農村公路建設,全力暢通交通網路的“毛細血管”,有效地促進煤炭外運和電煤供應。

  如今,通行在盤縣平整寬闊的通鄉油路上,往日常見的堵車已成為稀罕現象。昔日公路屈指可數,今日公路遍佈山鄉,“大小交通相連結、內外迴圈相溝通”的交通建設新格局已經形成。昔日“煤等車”,如今“車等煤”。

  “交通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明顯。”在以煤炭為支柱産業的盤縣淤泥鄉,副鄉長柳遠輝告訴記者,近年來全鄉煤炭産量從年産120萬噸增加到360萬噸,拉煤車輛從過去只佔10%,增加到80%,財政稅收從7位數增加到9位數,老百姓的荷包日漸鼓起來。

  現代農業,圓夢小康

  走進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噠啦仙谷”,眼觸之處,美景無邊。

  在七彩花田一片色彩繽紛的花海,工人忙著除草、澆水;採摘園裏挂滿各類瓜果,遊客親手摘下,喜笑顏開;一條小河穿行其中,兩岸楊柳依依,隨風飄揚;香豬在自已的“娛樂場”悠然吃草、休憩……

  此情此景,有誰能想到,曾經是一片貧瘠的莊稼地。

  噠啦仙谷位於盤縣滑石鄉,大山環抱裏的村莊曾因交通不便世代與外界隔絕,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小孩守著一畝三分地種植玉米、洋芋等傳統農作物,每人平均收入僅幾百元。

  如今,沉寂多年的小村莊開始變得熱鬧。這裡成了人們嚮往的旅遊休閒之地,也成為貴州喀斯特山區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的典範。每逢週末,從貴陽、雲南、廣東、廣西等地前來度假的遊客如織。“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鄉村。”廣東遊客韓露住下就不想走。

  小村莊實現“華麗轉身”的秘訣是什麼?滑石鄉副鄉長劉靜回答響亮:“得益於國家對貴州的惠民政策和交通的改善。”

  國發2號文件提出,要把六盤水建設成為喀斯特山區特色農業示範區,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滑石鄉針對本地區位優勢和自然特徵,將“噠啦仙谷”規劃分為産業農業、生態農産品、觀光農業、休閒旅遊和養生度假四大板塊,一個集種植、加工、旅遊于一體的農業扶貧示範園脫穎而出。

  僅花43天,盤縣修通了到園區的9公里柏油路。從園區進入鎮勝高速公路20分鐘,到縣城不到半小時,省內外遊客自由進出,新鮮果蔬、花卉直接進入縣城或鄰省超市銷售。

  “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包谷地,現在建成漂亮的花卉苗圃,我們也成了上班族,每月1200元工資,比做農活划算太多。”村民李園麗在園區建設以前,和所有農村婦女一樣每天忙於照看老人孩子,這種往事已成回憶。

  隨著園區的建設,這裡的農民家家戶戶過上好日子,每月有了固定工資收入。根據測算,園區每天用工300人次以上,每年每人平均增收1.8萬元以上。

  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村民的生産生活方式發生變化,眼界開闊的年輕人逐漸回到家鄉創業。

  曾在外省開餐館的林丹丹在“噠啦仙谷”建設之初就回到家鄉,開起農家樂。“用自家房屋開店省了房租,一年下來純收入20萬元。”眼看生意越做越大,林丹正加緊學車,打算買輛車接送遊客。

  去年,正在建設中的“噠啦仙谷”實現利潤3480萬元。當地村民過上“神仙生活”,小康夢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記者手記

  大通道 帶來大變化

  15年前,記者乘客車前往盤縣採訪,用時13小時,起早貪黑,滿途勞頓;今天,記者驅車再赴盤縣,用時僅3個多小時,沿途景色宜人,一路輕鬆。

  近10個小時的差距,得益於鎮勝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大大縮短盤縣與外界的時空距離。

  當然,高速出省大通道的貫通,縮短的不僅僅是時空距離,更是盤縣如何迎接大交通帶動大發展的考量。

  作為我省通往雲南、連接東盟的橋頭堡,盤縣一方面要擦亮貴州西大門的牌匾,為貴州對外開放發揮應有作用,同時借助大通道帶來的便利,實現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大跨越。

  緊湊的採訪行程,記者欣喜的感受到大通道帶來的大變化。

  盤縣煤炭資源富集,黔桂天能借助交通便利優勢,減少物流成本,通過延長煤炭産業鏈、拓寬煤炭産業幅、提升煤炭附加值,為企業發展找到長久之計。

  農業産業化從單一向綜合性發展轉變。一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劃分為産業農業、生態農産品、觀光農業、休閒旅遊和養生度假四大板塊,將科技、人文等要素有機融入,並採用“公司+基地+農戶+超市”的産業化組織形式,“噠啦仙谷”發展理念值得借鑒。

  “小酒廠”升級為“大公司”。從高速公路到通鄉油路再到進村入戶公路的貫通,岩博村幹部帶領村民們自籌資金興辦酒業公司,一不等、二不靠、三不要,全力以赴讓昔日小鍋酒走出大市場,這是一種闖勁,更是一種自信。

  新聞連結

  鎮勝高速公路

  國道主幹線上海到瑞麗公路(滬昆高速公路)是交通部規劃的“五縱七橫”公路主骨架中的七橫之一,鎮寧至勝境關高速公路是貴州省境內其中一段。路線起于鎮寧自治縣城北和尚莊,與建成的清鎮到鎮寧高速公路銜接,經黃果樹、關嶺、晴隆、普安,最後到盤縣勝境關,全長187公里。

  該公路是貫徹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實現國家規劃的“五縱七橫”的重要路段,是完善我國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工程。它的建成通車對促進貴州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更好開發旅遊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全線採用封閉式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整體式路基寬度24.5米,為瀝青混凝土路面。項目投資126億元,于2003年12月開工建設,2007年分段試運作,截至2009年12月23日,壩陵河大橋建成通車,標誌著鎮寧至勝境關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