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責任

  • 發佈時間:2014-08-20 06:33:57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政府購買服務

  圓桌訪談

  主持人:

  本報記者 陳岩

  嘉賓:

  劉蓉

  (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

  姚嵐

  (四川省財政廳綜合處處長)

  本報從8月1日開始推出的“聚焦政府購買服務試點”系列報道,針對今年內開展首批試點的6項政府購買服務涉及的方方面面,調查採訪了相關各界,引發讀者的關注和共鳴。

  8月19日,就本組報道中涉及的有待探討和改進的共性問題,記者特與負責此事的四川省財政廳綜合處處長姚嵐,財政專家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劉蓉進行了對話。

  哪些服務政府該買?

  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

  主持人:調查中我們發現,在一些先期試點的地方,政府買來的服務,老百姓並不領情,使政府的好意落空。政府不可能應買盡買,該不該買,有沒有一個標準?或者説,政府購買服務的邊界應該劃在哪?

  劉蓉:我們將服務分為三類:純公共品、準公共品和私人品。

  純公共品的效用不可分割地影響整個公眾,而不管其中任何個人是否願意消費。這些服務政府不去做,市場也不會主動承擔,比如軍事、外交等。

  私人品則是具有可分割性、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産品或服務。這意味著私人品就是市場應該並且願意提供的産品。

  介於兩者之間的是準公共品,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或非競爭性的公共産品。例如教育,教育具有非排他性,同在一教室上課,甲學生聽課,並不排斥乙學生聽課。但是,教育産品在非競爭性上表現不充分,學生的增加會使學校在師資、硬體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消費競爭性,由此被稱為準公共産品。準公共服務理論上應採取政府和市場共同分擔的原則。

  主持人:但範圍依然很廣,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導目錄涵蓋267項服務項目,全部推開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推行中是否應有側重?

  姚嵐:政府購買服務要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重點考慮、優先安排與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和項目,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同時,按照“先易後難、積極穩妥”的原則,先在一些便於操作、條件較成熟的服務項目開展試點,然後逐步增加購買內容。既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推動政府簡政放權,防止“大包大攬”;也要確保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防止將應當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適合社會力量承擔的公共服務項目推向市場。

  如何實施才績效佳?

  搭建操作性強的購買體系

  主持人:隨著試點範圍擴大,購買項目會不斷增加,並且各有特點,如何應對?

  劉蓉:關鍵是要搭建系統性強、操作性強的購買體系。可以借鑒政府採購,法律層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保障,各級政府有政府採購平臺,及固定的公開渠道,採購體系很完備。

  姚嵐:目前財政部正在抓緊研究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政策體系框架,主要內容包括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政府採購、預算管理、社會組織培育等政策措施。我省將結合實際,積極研究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力爭儘快形成中央與地方銜接配套、操作規範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體系。

  主持人:在採訪中我們發現,相比于實物,服務的監管和評價更為主觀,這應該怎麼做?

  姚嵐:購買服務的監管環節,要按照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要求,大力推進購買服務預算績效評價工作,將預算績效管理理念貫穿于購買服務全過程。同時,探索建立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及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審機制,對購買服務項目數量、品質等進行考核評價。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第三方評估。

  劉蓉:要針對公共服務制定完善標準和規範,並明確納入與社會組織的合同中。在監管體系建設上,監管方式上,要實行多元化,政府例行監督、公眾監督和社會監督都要具備,尤其是公眾監督,加大服務受益者對企業監督過程中的話語權,服務好不好,能否滿足老百姓需要,只有老百姓最有發言權。

  政府會成“甩手掌櫃”嗎?

  從行政化管理向契約管理轉變

  主持人:政府轉向社會購買服務,是從磨豆漿的變成分豆漿的。職能轉出去了,政府會變成“甩手掌櫃”嗎?

  劉蓉: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責任並沒有轉移。作為責任主體,政府是公共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轉變為監管者。相應地,也要從以往行政化管理方式向以契約為主的經濟和法律管理方式轉變。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和服務監管能力就需要進一步提升。

  主持人:這種角色轉變,體現出財政體制改革的何種思路?

  姚嵐:政府購買服務強調“費隨事轉”、“辦事養人”,是體現結果導向的公共管理和財政支出理念,可以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改變傳統的“養人辦事”財政撥款支出方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一些公共服務由社會提供,在市場實現,可以更好地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使資源配置在這一領域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優化,有利於建立現代財政監管模式。

  相關連結

  本系列報道篇目及網友點評

  1.《如何讓“沉睡”的養老券醒過來》(8月1日9版)

  網友“荒木”:用服務券的方式,好處落在老百姓身上,但政府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現在都講究精準管理,“花得巧”比“花得多”重要。

  2.《“慢錢”救“急病”,能否設應急基金?》(8月6日9版)

  網友“coeoeo”:理念轉變了,慢錢才能變快錢。如果以結果為導向,總會有方式來解決。就怕互相推諉責任,即使設立了基金,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照樣逾越不了。

  3.《三個公益幼兒園項目無人接招 政府願買服務 市場為何不賣》(8月7日9版)

  網友“佑大羅”:政府購買服務,不是轉嫁責任,只是將內容外包,這個過程中還是要讓老闆們有錢賺才行。

  4.《政府購買服務,有價無市怎麼辦?》(8月8日9版)

  網友“fbc028”:蛋糕誘人,自然就會有人吃。只要政府放手,相信接手人工影響天氣的企業很快就會誕生。

  5.《親,老百姓給好評才能拿全款哦》(8月14日10版)

  網友“灰灰”:讓老百姓明白政府做了些什麼,又是咋個做的。利用淘寶的辦法搭建評價體系,棒!

  6.《購買體育場館服務莫與市民需求錯位》(8月15日10版)

  網友“符寬”:抓緊改抓緊改!以後體育館真能週末免費就牛了!不敢想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