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錢借給陌生人?

  • 發佈時間:2014-08-20 06:29:27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馮巧婕

  借錢,多發生在熟人之間,因為“熟悉”本身,就是借貸過程中最重要的“信用”二字。從去年開始,一種叫P2P(peer to peer)網路借貸平臺的類金融機構開始在我國萌芽,現在發展越來越壯大,而這類平臺的口號是:把錢借給陌生人!這無疑是對傳統借貸理念的一種極大挑戰!

  問題是,把錢借給陌生人,你願意嗎?但這類平臺的發展壯大正説明瞭潛在的巨大市場,一個數據可以説明問題:第三方機構網貸之家發佈的7月份中國網貸行業月報顯示,P2P平臺數量仍呈快速增長,預計2014年全年總成交量將突破2500億元。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銀行、券商、上市公司等各路資本也紛紛扎堆P2P網貸平臺,想在潮流中分得一杯羹。

  一方是不符合大銀行放款資質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借貸者,他們苦苦尋求資金;一方是追求高收益願意承擔高風險的投資人,他們尋找更多投資渠道。P2P網貸平臺正是做這類撮合生意,只不過當金融與網際網路相遇,借貸“新玩法”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由熟人變為陌生人。可以説,對接資本供給和需求,P2P網貸平臺發揮了重要的紅娘作用,這種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傳統主流金融模式的一個有效補充。

  一切都聽起來都很美,但風險與收益齊飛。網貸之家的報告顯示,7月份共有8家平臺跑路或提現困難,目前問題平臺累計已達154家。風險控制是金融領域的關鍵問題,P2P網貸平臺的本質是金融,自然也不例外。而目前P2P網貸平臺獲取借貸雙方的信用數據成本高,導致風控難度加大,直接制約著這類平臺今後發展。P2P網貸平臺點融網CEO郭宇航曾説,大數據和徵信是命脈,如果做不好,網際網路金融沒有發展前景。

  徵信業市場尚在培育期,P2P網貸平臺只好大刀闊斧自己先幹起來,他們紛紛自建徵信平臺,從現有可獲得的資料中挖得一些“邊角料”:比如核實身份證資訊,獲取機動車違章記錄,在客戶允許的前提下獲得其航空記錄等。獲取這些資料,已經花費平臺很多金錢和時間,儘管如此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資料還“遠遠不夠”。

  業內人士呼籲,希望行業內的信用數據可以共用,加快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以便降低整個P2P網貸行業的風控成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灣的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成立近40年,是台灣地區唯一蒐集金融機構間信用資料的信用報告機構,無論是個人或企業與銀行的往來記錄,銀行都會定期向聯徵中心報送,並在聯徵中心的數據庫中儲存。

  然而信用評級的形成,任重而道遠。在美國,信用評級的形成一般需要7年時間,個人或小微企業的歷史數據,要一點一點匯聚起來,最終形成一份相對完整的徵信檔案。回到最初的問題,把錢借給陌生人,你願意嗎?與其問願不願意,不如問是否信任,這與熟人社會借錢的道理一樣,只不過“信任”二字,在新時代有了新的詮釋方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