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保單”看上去很美
- 發佈時間:2014-08-20 01:29:22 來源:江西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下保單”,是指境外保險機構(主要是設立於香港、澳門等地區的境外保險機構)或銷售人員,非法向內地居民銷售的境外保單。
“地下保單”成因
從需求角度看一些被保險人經常來往于內地和港、澳之間,確實有購買境外保險産品的現實需求;境外保險機構投資渠道多樣,資金運用靈活且成熟,保單收益率一般較國內同類産品更具吸引力;不少保險消費者認為境外保險公司的産品、服務、誠信等都比境內的好。此外,不排除極少數人通過境外投保的方式轉移收入和財産。
從供給角度看境外保險公司産品較多,同質化程度較低,容易滿足中高端保險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港、澳地區保險行業競爭較為充分,市場發展相對穩定,承保環節手續便利,理賠服務更有保障;境外保險公司壽險佣金比例對代理人更具誘惑力,高額的佣金收入從客觀上“刺激”了個別代理人前往內地展業。有的代理人甚至願意拿出部分佣金,為投保人提供更週全的服務。
其他因素投保人不熟悉相關保險法律法規,不知道看似合法的“境外保單”背後隱藏著非法行為;內地不少城市出入港、澳地區比較方便,投保人前往境外投保所需時間短、成本低、操作易、效率高。
“地下保單”的風險及危害
如果內地居民就境外保單的法律效力、賠款金額等與境外保險公司發生爭議,前往境外進行訴訟所需費用高且耗精力,而判決結果往往不利於內地投保人。受到內地投保人青睞的境外新型産品,實際回報取決於境外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存在不確定性,未必能達到投保人的心理預期。內地投保人往往對境外保險公司的資訊掌握不多,如境外保險機構發生重大風險,難以做出快速反應,從而使自身利益受損。境外保單均以外匯標價,當前人民幣匯率正處於上升通道,匯率變動可能會間接降低保單的實際收益。此外,境外保單在及時理賠上存在障礙,內地投保人也難以得到境外保險公司的售後服務。
“地下保單”如何打擊
一方面,境外保險機構應進一步加強客戶身份識別和風險識別,確保內地投保人真正在境外地區接受保險産品宣講;另一方面,境內外監管機構要繼續做好投保人風險提示,提高社會公眾對“地下保單”的識別和防範能力。強化境內外保險監管部門的合作,建立健全常態協作機制,密切日常溝通聯繫,便於兩地監管部門及時掌握市場動態。
“地下保單”看上去很美,但隱患不少,希望廣大消費者買保險時謹慎選擇,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及時採取正確合理的方式維權,發現有人在內地銷售港澳地區保險公司的保單,及時向本地監督部門舉報。
(葛玉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