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城市也需要新市民

  • 發佈時間:2014-08-18 06:10: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推進城鎮化,農民該去哪些城鎮?是離村子幾裏路遠的小縣城,還是千里之外的大城市?長期以來,相關政策都力圖引導農民就地城鎮化,讓他們在家門口的小城大鎮實現身份的轉變,並解決工作、生活等一系列後續問題。

  但實踐起來則不然,農民往往抵不住大城市的誘惑,再難也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湖南汝城縣曾做過一個調查,截至2010年3月底,該縣農村勞動力轉移87173人,其中縣外轉移71972人,佔全縣農村轉移總人數的82.6%。轉移的勞動力中,80%以上去了廣東、江浙等沿海發達地區。從全國來看,目前也有60%以上的農民工被地級市、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吸納。可以説,每個中國農民都有一個城市夢。對他們而言,城鎮化的落腳點在大城市,或者是比較大的城市。

  大中城市面對城鎮化這一課題時的心態更為矛盾。一方面,囿于有限的醫療、教育、土地資源,人口調控、産業升級已成為大城市迫切想要解決的新問題。誰走誰留?大城市選擇留下高端人才、高端産業。北京不僅將鋼鐵産業遷出,還將服裝批發等行業轉移到了臨近的河北;上海對自己的定位是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全是“高大上”的産業;武漢也選擇光電子、汽車、醫藥等科技含量高的産業。大都市的城門正在漸漸合攏,只為高端人才、高端産業留了一條門縫。

  然而,大城市卻又離不開中低端勞動力。那些一個月拿著3000元、5000元工資的藍領工人,他們不是大城市渴望吸引的“金鳳凰”,卻是城市經濟的中堅力量之一,在一條條企業的生産線上,為城市GDP增添著耀眼的數字。再想想小區的保安大哥、餐館的服務小妹、馬路上打掃衛生的保潔阿姨,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存在,大城市裏的人恐怕很難愜意瀟灑地過日子。

  更為重要的是,新市民不僅是城市運轉的齒輪,還可能是城市創新的“鯰魚”。每年都有大量來自農村、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孔雀男”、“孔雀女”進入城市。據統計,2012年全國農村學生錄取人數佔全國錄取人數比例達到59.1%,其中第一批次錄取高校錄取人數所佔比例達到45.7%。以當年全國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計劃685萬名計算,僅2012年就有約404萬農村子弟進入高校,其中313萬人還進入了一本院校。

  這些農村子弟高校畢業後,沒房子沒基礎,但是有學歷有能力,要在城市闖下一片天地,必須靠自己。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與汗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城市的活力與創造力。來自湖南邵陽農村的陳紅球,大學畢業後來到深圳,創辦了平板電腦生産公司,目前公司年營業額達到2億元;來自山東臨沂農村的王新福,畢業後創辦了網頁製作公司,能提供同行業中少有的每週7天12小時線上服務,還開發了企業網際網路應用項目整合設計服務,現在公司客戶已近3000家。他們的努力,不僅為自己在城市掙得了一席之地,也讓所在的城市奔跑在産業的前沿。

  城市是否需要這樣的新市民,答案是肯定的。農民想去大城市,城市離不開新市民,這是現實。各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考慮到這一現實,為有能力在城市就業、生活的農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通過實行醫保、社保異地遷移,引導他們合理流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