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業轉型跨越應注重提升各種能力

  • 發佈時間:2014-08-18 06:10: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歷過去10年改革與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銀行業盈利能力增強源於運營效率提升、資産品質改善,但也要看到,我國銀行業是在相對封閉和保護的環境下發展的,盈利提升主要得益於資産規模擴張以及政策管制紅利。未來,銀行需要從“跑馬圈地”、“規模擴張”,向“價值增值”、“內涵提升”的發展模式轉型,走更有內涵的發展道路。

  規模擴張是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在發展模式上,我國以投資為主要發展引擎,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融資需求增加。在融資模式上,我國融資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銀行貸款舉足輕重。在金融管制上,多年來,凈利差、凈息差等效率指標保持穩定。貸款的快速增長和凈息差的穩定,直接促成了銀行凈利潤的高增長。據估算,2013年商業銀行貸款規模擴大對凈利潤同比多增部分的貢獻度達85%。可以説,貸款規模快速擴張是銀行利潤急劇增長的主要來源。

  商業銀行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根據“資産=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恒等式,資産擴張要求負債和權益增長作為支撐。銀行作為特殊行業,對負債和資本還有著更嚴格的要求。

  在存款方面,由於存貸比規定不能超過75%,銀行存款增速必須要超過貸款,才能保證監管達標,銀行對存款爭奪達到白熱化地步。但在利率市場化沒有完全實現的情況下,銀行存款缺乏價格彈性,銀行對存款行銷既沒有價格手段,也缺少産品創新的必要條件。招聘特殊人才、強化行銷成為吸收存款重要手段。

  在資本方面,銀行凈利潤只有在分紅之後,才能將剩餘利潤轉增資本,資本內源補充速度遠低於凈利潤增速,無法滿足資本充足率約束下貸款增長需要,只能依靠外部融資來彌補。銀行貸款規模“大擴張”也往往伴隨著外部融資“大補充”。2009年以來,銀行貸款高速增長,外部資本補充也面臨巨大壓力。配股、定向增發、可轉債、次級債、優先債甚至海外發債等各類資本補充手段紛紛亮相。在資本補充壓力增大和穩定負債來源缺乏背景下,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

  商業銀行需要從規模擴張轉型為內涵提升。當前,轉型升級已成為我國經濟主旋律,銀行經營管理也不例外。規模大不等於競爭力強,利潤高不等於機制好,網點多不等於服務優,未來銀行業績不僅需要數量增長,更需要品質提升。發達國家金融實踐也證明,銀行規模擴張不能沒有上限,規模擴張的盈利模式終有盡頭。

  商業銀行要堅定不移地走更有內涵的道路。一是提升“硬約束”能力。逐步摒棄對貸款規模擴張、存款市場份額提升等目標的追逐,通過平衡收益、風險與資本,提升風險定價能力。二是提升資本內生能力。需從簡單存貸款仲介轉型為綜合經營、全産品線銷售的綜合金融服務商,從為客戶“融資”轉型為“融智”,從“高資本佔用”向“資本節約型”業務模式轉變。三是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系統和統計分析系統,使用好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經濟資本傳導、全面費用分攤等先進管理工具,從“做了算”向“算了做”轉變。四是提升技術支援能力。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發展模式創新,通過技術應用引導客戶,將客戶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同時,加強大數據應用和創新,強化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金融的補充完善,依靠業務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雙輪驅動”,助力銀行轉型跨越。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總行公司金融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