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係,本金最少憂
- 發佈時間:2014-08-18 03:34:14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民生銀行理財産品“變臉”客戶近八千萬元蒸發——媒體近日報道的這條新聞讓不少理財客戶心驚:到底買啥理財産品才能低風險高收益?
理財産品已經是“多國”大戰,銀行不必説,是理財産品的發行主力軍。券商、基金公司、信託機構、P2P網站都在發行理財産品。亂花漸欲迷人眼。在理財市場上,沒有最好的配置,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配置。要想買到對路的理財産品,應該先弄明白市場上有哪些理財産品,它們的收益和風險相關性,你——投資者,投資風格是穩健的、保守的,還是積極的,甚至激進的?
從本期始,本版將分期介紹銀行、券商、基金、信託、P2P發行的理財産品種類和特性。
■本報記者 汪敏華
銀行理財産品,一般分保本理財産品和非保本理財産品。
保本理財産品:本金無憂
所謂保本型理財産品,就是本金無風險。最不濟就是零收益,但還能收回本金。
投資者需要明白,保本型理財産品的幾個投資規則:
首先是保本有期限限制。保本型理財産品並不是在整個投資期內都可以100%保障本金,而是在一定投資期限內對投資人的本金提供保證。一旦投資人提前終止或提前贖回,就不在“保本”範圍內了,投資人可能會因提前贖回造成損失。
其次是不保證收益,投資者可能面臨零收益的風險。
第三,保本型理財産品除固定收益外,也有浮動收益型。浮動收益低的保本理財産品,在扣除産品管理費等費用後,還有可能發生虧損。因此,投資者選擇浮動收益型保本理財産品時,要注意該産品的費用條款。
保本型理財産品適合保守型和穩健型的投資者。但理財專家認為,即便是保守型投資者,對保本型理財産品也應該投資有度,不應該將資産配置太多,甚至全部購買保本型理財産品。因為在市場前景樂觀時,保本型理財産品的優勢可能會因為過於保守而變成劣勢。雖然本金無憂,但如果收益低於 CPI 的話,資産其實是貶值的。跑贏 CPI 靠的不只是保本理財産品。
非保本理財産品:風險可控
在銀行理財産品中,更多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所謂非保本理財産品,説白了就是本金不保證不虧損,收益不固定。
很多投資者,尤其是老年投資者,看到非保本、浮動收益兩個特性,就覺得此理財産品風險太高不能沾。但據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産品,大多最終收益是與預期收益一致的。很多不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産品的風險其實是比較低的。因為這些融資的企業都獲得了銀行授信,它們都有資格獲得銀行貸款。但銀行信貸規模由於受宏觀調控限制,不能滿足企業的貸款數額,只能通過理財産品幫助企業解決一部分貸款。一旦企業償付發生困難,銀行就可能放貸,幫助企業償還投資者。
投資者究竟如何選擇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産品,從而獲得高收益呢?首先,要真正看懂産品説明書,選擇理財産品切忌盲目跟風,投資者應儘量選擇自己相對熟悉的産品購買。另外,不要選擇結構過分複雜的産品,因為對此類産品預期收益的判斷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往往比較困難。其次,在看懂産品的基礎上投資者還需要判斷理財計劃期限、投資結構以及理論上的預期收益率能否和個人理財計劃相匹配。
結構性理財産品:收益有條件
何謂結構性理財産品?就是在普通存款上再附加一些金融衍生交易,這些附加的衍生交易就是“結構”,有掉期交易、買進期權等方式。這些産品都設有本金保護機制。
結構性理財産品主要的掛鉤種類有:掛鉤利率型,如LIBOR利率,是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掛鉤匯率型,如美元對日元匯率;掛鉤一籃子股票或者基金型,如“一籃子全球礦業股票”、施羅德大中華基金等;掛鉤商品型:如農産品期貨、金屬價格等;掛鉤其他品種,如指數、信用等,有世界水資源總回報指數等。
在理財産品中,結構性産品有其獨特的價值:
首先是“避險”,這是其核心價值。比如在次貸危機中,直接投資資本市場可能有極大的風險,結構性産品既能參與高風險市場,又能進行本金的安全止損,保住本金;而在商品市場上,由於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損失能通過掛鉤商品指數、期貨來對衝風險,無疑也是避險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搭橋,讓投資者進行多元投資。由於結構性産品的投資標的花樣百齣,可以滿足投資者投資各種市場的需求。如果投資者對水資源相關行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就可以投資于掛鉤世界水資源總回報指數的産品;如果看好二氧化碳排放權的期貨合約,可以投資“二氧化碳掛鉤型”的本外幣理財産品;如果看好國際頂級投行的信用,就可以投資與國際頂級投行的信用掛鉤的産品。
結構性産品還有一個特點,即既能看多,也能看空或是看平。目前市場上的結構性産品同質化傾向比較突出,大多數産品掛鉤股票、股指、外匯,掛鉤新穎標的的産品並不多。讓不少投資者不解的是,掛鉤同樣的市場,有的銀行顆粒無收,有的銀行卻收益頗豐。專家認為,銀行的內功很重要。銀行選擇判斷市場的因素和期權的因素一樣重要。
在理財市場上,吸引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的第一黏性是收益率。結構性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率遠遠高於一般的保本理財産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産品,基本上預期收益率都可達到8%以上,有些甚至可達15%左右。但其實現收益卻是有前提的。比如一家銀行推出的一款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掛鉤的4個股票在一年內達到設定的股價,投資者就可以獲得7.8%的年化收益率; 否則收益率就為零,但本金不受損失。因此,面對市場上讓人動心的高收益率産品,投資者一定要看清最高收益率的實現條件,了解最高收益實現的概率有多大,以及最差情況下投資的回報情況。
每一個結構性産品都隱含了一個對後期市場的判斷,只有標的物的走勢符合預期才能獲得高收益,否則就是低收益,甚至發生本金虧損。根據銀監會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規定,理財産品如果表達收益率或收益區間字樣,應當在銷售文件中提供科學、合理的測算依據和測算方式,以醒目文字提醒客戶,不能以小概率事件誇大産品收益率,隱瞞最高收益率實現的條件以及概率、可能發生的最差收益情況。
有些風險是自找的
根據媒體報道的“民生銀行理財産品變臉客戶近八千萬元蒸發”情況看,投資者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投資者盧春明説,銀行客戶經理拿出一堆空白的全套標準格式化合同文件讓盧春明及其妻子簽署。簽署過程中,客戶經理沒有就合同條款的內容向他作任何解釋、説明,亦未提示空白合同的風險及責任,只是翻到簽字的地方讓他簽名,“我自以為這只是銀行理財投資産品所需的標準格式化文件,也沒看懂,就簽字按手印了”。
作為投資者,不懂,不問,不學,等著天上掉餡餅?
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産品前要做到“四問”:一問在哪查詢;二問誰的産品;三問投向何處;四問與誰簽約。據了解,銀監局已要求各商業銀行在營業網點建立個人産品資訊查詢平臺,收錄全部在售及存續期內代銷産品的基本資訊。客戶可通過平臺查詢、核實相關産品資訊。“誰的産品”、“投向何處”、“與誰簽約”則著重提示消費者分辨“自有”還是“代銷”,遇到無具體投向、無明確發售方、無風險提示的“三無”理財産品更要多加小心。
目前,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對理財産品購買者進行風險測試,判斷投資者是保守類、穩健類,還是激進類,測試結果一年有效,歸屬於保守類穩健類的投資者不能購買激進類理財産品。這本是一項保護投資者的措施,但有些投資者眼紅于激進類理財産品的高收益,因此在測試時有意誇大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但這種“膽很大”,未必會帶來好結果,畢竟高收益與高風險是相伴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