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才等凸顯百貨轉型瓶頸

  • 發佈時間:2014-08-17 23:30:5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伊佳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然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意識到自營業務的諸多好處,也開始了自營業務拓展計劃,但實際上,當企業準備開展自營業務時,卻不知從何下手。不少企業經過初步分析,匆匆選了個項目就開展起來,結果大多運營得不理想,面臨著不少發展的瓶頸。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品牌聯營模式長期佔據我國百貨業態的主流盈利模式,一般比例都佔到百貨店總銷售額80%以上。因為聯營模式的長期存在,百貨商店在自營商品的經營能力上已經退化,缺少相應的人才和機制準備。

  一直走在百貨自營道路上的NOVO百貨近期就出現了“滑鐵盧”。2013年12月1日淩晨,“NOVO重慶”的一條微網志宣佈“NOVO國貿店暫別!”繼2012年NOVO百貨北京望京店折戟後,位於解放碑核心商圈的重慶第一家NOVO百貨國貿店也于2013年11月30日正式停業。

  事實上,這家來自香港的百貨公司在內地並非頭一次關閉門店。早在2011年其便因自身擴展問題撤離成都春熙路的第一城;其在北京市場也是受盡磨礪,NOVO除了曾在朝陽大悅城、中友百貨等商場開出“店中店”外,還于2011年在北京望京開出首家商場。然而其“店中店”成績一般,其首次獨立開商場的北京望京店更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煩,維持運營一年多最終無奈甩賣,于2012年底關停。

  NOVO百貨國貿店的失利與望京店的“倒下”有著幾分不同卻又存在更多的相像。與之相比,NOVO于2011年5月在北京落戶的第一店望京店,面積達3.1萬平方米,並通過變相自營、買手制等模式將數十個品牌首度引入京城。不過,NOVO百貨也並未將開業初期的高人氣帶到日後的經營中。該店經歷過轉型社區店、打折救市等調整,但由於始終難步入正軌,黯然退場。

  對此,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百貨領域以聯營扣點模式為主,同時成熟的買手團隊培養週期長、成本高,無形中會增加商品價格,如果銷售受阻,商場的壓力也遠大於聯營模式。

  NOVO是國內市場鮮有的特色百貨店。本土百貨近兩年提出的“自營”、“買手”、“差異化”的經營理念,均被這個來自香港的同行首先在內地市場踐行。不難發現,面對越來越多的時尚品牌,消費者的口味變得“刁鑽”起來。

  “過去二十年的消費潮流,都是購買一款大牌服飾,就足以顯示出個人的獨特;但現在,當幾乎所有國際大牌都已進入中國市場,‘撞衫’現象頻發之後,很多人開始願意支付更高的溢價來實現自己的獨特形象。”一位時尚服裝設計師感慨地對記者表示,百貨買手團隊的建設變得越來越必不可少的,國內專業買手的隊伍正在緩慢的壯大,但把控買手制商場的能力尚待時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