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數據向下政策預期向上 市場預期切勿樂觀過度

  • 發佈時間:2014-08-15 09:03: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7月份的經濟金融數據看著讓人揪心,但疲弱的數據反而更有利於改善政策預期。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央媽”已經有所動作,通過窗口指導調高了商業銀行的貸款額度,甚至在討論今年的M 2增長是否可以放寬到14%至15%。

  央行本週三的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852億元,同比少增3145億元,7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2731億元,同比減少5460億元。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 2)同比增長13.5%。央行的解釋有四:一是6月份貸款大幅衝高;二是有效貸款需求不高;三是存款因季節性因素大幅下降,導致存貸比有所上升;四是不良率連續11個季度上升,銀行風險管理壓力增大。

  對於當前的金融條件,央行的判斷是,“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仍處在合理區間,貨幣政策‘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取向並沒有改變。”

  對商業銀行而言,信貸投放面臨內外兩重壓力。內部而言,商業銀行的存貸比、資本充足率和不良率都已經顯示出對信貸投放的壓力,對一些存貸比較低、資本相對充裕的大行而言,央行的貸款額度也是約束之一;外部而言,以房地産為代表的週期性行業疲弱,導致有效信貸需求不足,未來甚至有“惜貸”之憂。簡而言之,要錢的銀行不敢貸,敢貸的又不投資、不需要錢。

  但是,是否應該因為週期性因素,而對信貸的大幅跳水無動於衷呢?自然不該。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對解決結構性問題的效率不高,主要是總量政策、短期操作,需要在過熱時收縮、在下行時擴張,也就是所謂的逆週期調控。

  當然,這種逆週期調控需要把握節奏和力度,力度過大會導致政策外溢帶來負面衝擊,力度不夠政策就難以發揮應有的效力。在4月份首次定向降準之後,貨幣政策的取向是事實寬鬆的,央行通過SLO、SLF、定向降準、再貸款和PSL等政策工具向市場釋放了不少的流動性。

  但是,面對眼下的經濟環境,前期定向寬鬆的力度是否足夠?在與一些金融機構交流的過程中,有些機構反映,對於支援實體經濟有時有點有心無力。一家全國性大型商業銀行,全年信貸額度只有2000多億元,上半年基本就把全年額度用光。雖然信貸額度並非指令性目標而是指導性目標,但央行有差額準備金率動態調整的工具,在信貸額度的紅線面前,銀行信貸投放不敢越雷池一步。對於股份制銀行而言,商業銀行法的存貸比紅線也時時制約著信貸投放。一些商業銀行眼下的資本補充壓力較大,但A股市場再融資的能力有限,甚至只能跑到香港融資。另外,現在的外匯佔款也很不樂觀。機構現在擔憂,如果上述約束條件沒有改善,央行“總量穩定”的目標都難以實現,信貸投放或許將出現持續疲弱的態勢。故而,定向政策應該保持力度。

  不過,市場的預期也不要樂觀過度。一方面,定向政策有很強的方向性,資金支援方向在實體經濟、小微企業、棚改和交通等方面,房地産和“兩高一剩”這些限制領域仍不會放開。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也已經很強,資金不會投向那些高風險領域。某支行行長的一句話是,“滿眼望去都是風險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