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腦”動車開進國際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8-15 05:59:5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空中“行走”的重慶“單軌車”,地上“跑”的高速列車,地下“潛行”的地鐵、城軌列車——這些都是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堅持自主創新的最新成果,這也使其成為世界上産品種類最多、國內惟一一個品種全覆蓋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企業。
在堅持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長客開創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創新的新模式,完成了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實現了産品“走出去”的夢想。
提到長客的創新文化,長客股份總經濟師趙明花引用了一個老長客人的話説,“自主創新確實不易,有時候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我們要世世代代繼承創新精神。”
“一五”期間,長客就秉承創新基因,勇於擔當,通過對産品的引進、消化、再創新和再整合,整合為中國製造。通過引進技術,長客與外企共同招標,最終走上自主研發之路。
長客十分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他們充分利用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優勢,採取“協議工資制、雙聘專家制、課題負責制”等多種形式吸引人才。目前,長客擁有研發人員1300余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403人,教授級高工42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8人。
在長客,創新載體比比皆是。“創新是長客的企業文化。”趙明花説,企業構建了國家軌道客車系統整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速列車系統整合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與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些都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堅實支撐。
如果説,一個製造業大國在硬體上的突破尚在情理之中,那麼,開發軟體、成為高速客車“神經科”大夫的能力則讓外國專家刮目相看。2004年,長客開始摸索研發網路控制系統,長客副總工程師、中國鐵路客車網路專家常振臣擔當起領銜攻關的重任。“在技術壁壘面前自行摸索,真不容易。”與硬體不同,如同車輛大腦一樣的控制軟體看得見卻摸不著。翻譯、理解數千頁的邏輯圖,反覆研發、試驗、修改、調試,常振臣帶領課題組編程的過程,像走火入魔一樣。
2010年,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城市軌道車輛列車網路控制系統問世,北京地鐵15號線列車率先自豪地裝上了“中國大腦”。兩年後,長客“CRH5型動車組列車網路控制系統研發項目”又順利通過原鐵道部組織的評審。自此,我國整車列車網路控制系統軟體不僅完全實現了國産化,更後來居上,佔據了這一領域的世界制高點。
專家管技術,技工控品質。在長客高速列車製造中心總裝車間,記者領略到普通青年工人的高超技藝。制動崗位的張連超一口氣把他的工作程式背誦下來。他説,這個“一口氣”不是表演用的,是工作中應知應會的,邊幹心裏要邊琢磨,避免程式錯誤。“幹完了,把自己的工號26741用小標簽貼上,在保質期更換零件前,所有責任都自己承擔。”張連超説。
長客的超強創新能力,還體現在操作層面。從車間工人提拔到宣傳部部長崗位的張天説,“設計不能停留在電腦裏,把它實現還要靠技術工人,而長客的技工是業內最棒的,他們是創新的執行者,甚至是參與者。”
在長客,創新是代代相傳的。這裡有5個中國北車級的工作站,都以某個高級技師名字命名。高速動車組鋁車體車間有個李學忠工作室。這個大鼻子師傅被稱作“技術淘寶”師傅,有問題一問便知。在第一次生産高速車鋁車體時,因為電焊熱能和拉伸作用,車體嚴重變形,眼看這200多萬元的車體就要報廢,李學忠帶領周晶輝、李棟樑等徒弟,僅用了3天的時間就將即將成為廢品的車體調整為正品。他們發明的續中斷點焊接法,極大地提升了焊接品質。“李學忠工作室”成立4年來,技術攻關62項,取得“五小成果”58項,起到了提效、保質、降勞動強度多方面作用。
目前,長客的産品更先後出口到巴西、澳大利亞、泰國、伊朗、沙特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産品4000多輛,出口簽約金額超過40億美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