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險費改新格局:提防門口“野蠻人” 避免改革走彎路

  • 發佈時間:2014-08-13 09:07: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外部的行業正前所未有地關注著保險業,保險的門口已經站著各種各樣的“野蠻人”,他們高呼著“羊毛出在豬身上”,舉著“網際網路思維”的大旗,隨時打算敲門。事實上,這次車險費改確實會給外部行業大量的機會。

  未來的競爭是對客戶識別的競爭,更深入地了解客戶之後,就可以做更個性化的準確定價和服務。未來三種人會更有機會:擁有數據的人、提供數據收集工具的人和有能力分析數據的人。

  這次改革幅度最大的就是費率的改革。所有的改變幾乎都直接體現在了保費的計算公式的變化上。在新的計算公式中,“基準純風險保費”這個指標體現的是全行業的數據情況;而另外兩個指標“附加費用率”、“費率調整系數”,是保險公司自己掌握的數據情況,這兩個指標也直接影響著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其中附加費用率今後將成為保險公司自負盈虧的標誌性指標。

  在最近召開的全國車險承保人聯席會議上,中國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方案掀開面紗。這是一次將被載入中國保險業史冊的里程碑式會議,因為它勢必將改變未來中國財産險行業的市場格局。

  我有幸參與了這次會議的討論。改革中必然有得意和失意者,但放眼整個行業來看,經過這次改革,中國車險的管理水準和技術水準必將大幅度提升,加上中國目前居世界前列的工業水準和資訊化水準,以及世界最大的人口基數,中國保險業很有可能積累出世界級的流程和體系。

  車險費改絕非舊體系下的小修小補

  這次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是一次深思熟慮之後的大動作,調整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絕不是舊體系下的小修小補。

  改革分為前端和後端兩個方向。前端是簡單明瞭的條款和費率改革,而後端則是能夠確保前端改革可以長期有效地發揮作用的監管制度改革,包括:前端條款費率動態調整機制、償付能力監管以及監管方式等制度,前後兩端相輔相成。

  我認為,這次改革幅度最大的就是費率的改革。所有的改變幾乎都直接體現在了保費的計算公式的變化上。改革之前,商業車險價格的計算公式是:保費=(基礎保費+保險金額×費率)×費率調整系數;改革之後,新的計算公式是:保費=[基準純風險保費/(1-附加費用率)]×費率調整系數。

  在新的計算公式中,“基準純風險保費”這個指標體現的是全行業的數據情況;而另外兩個指標“附加費用率”、“費率調整系數”,是保險公司自己掌握的數據情況,這兩個指標也直接影響著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

  為何會下此定論?

  首先,附加費用率今後將成為保險公司自負盈虧的標誌性指標。附加費用率可以理解為“業務獲取成本+公司的運營成本”,當一個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手續費、更低的成本運營時,公式的分母會變大,變相地給保費進一步打折,為保險公司帶來更多的吸引力。比如説:在目前純風險損失率為65%的前提下,一旦公司上報30%的附加費用率,那麼新的保費可以額外再打一個92.9%折,對於保費在10000元以上的車,價格下降了700塊,這無疑是有吸引力的。而附加費用率影響更大的,是對那些單純以高手續費競爭而無法降低自身運營成本的保險公司,附加費用率在理論上會要求保險公司提高保費,以補償自己惡劣的經營水準,經營水準較差的保險公司雖然仍可以用報低附加費用率來維持短時間的保費價格,但長期來看這些公司已經失去了翻盤的可能。

  其次,讓我們再談一下費率調整系數,這也是此次改革中的另一個亮點。過去的費率系數有14個,而根據最新的資訊,改革之後只有4個。這4個是無賠款優待(NCD)、交通違法系數、渠道系數和自主定價系數。新的費率結構可以被理解為,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曾言及的“改革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的最核心一步。

  最後,再談一下對基準純風險損失保費這個指標的看法,這是一個全行業的數據。目前,保監會勾勒的改革方向是車型定價,雖然實現起來較艱難,但車型定價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困擾行業已久的“汽車零整比”問題,可以讓保險公司在與汽修行業合作時重拾一定的話語權,扭轉之前在理賠成本上被汽修廠“牽著鼻子走”的窘境。車險絕不應該是一個常年全行業虧損的險種。另外,也能解決之前被外界詬病的“高保低賠”問題。

  改革將産生一連串連鎖反應

  這次改革必然會産生非常多的連鎖反應。我個人認為,會産生以下五大影響。

  第一、車險電銷的歷史地位將顯著下降。這個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由於渠道系數的放開,車險電銷終將走下神壇,從一個特殊的産品回歸到了渠道的本質。

  第二、 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會發生明顯變化。由於新的機制,保險公司不會再被“陽光普照”。過去保監會沒有辦法不得不去“救”保險公司,因為保險公司會辯解稱:價格是既定的,産品是既定的,出了問題都不是自己的錯;但是,現在這些都不能成為保險公司辯解的“理由”。市場化的洗禮馬上就要開始了。

  第三、 保險公司將更注重基礎能力建設。保險公司最核心的任務就是了解並分析風險,其核心能力就是對不同風險的識別。理論上,保險公司應該研究的是數據收集、風險識別新手段、風險定價新方法、風險防範等等;但是,由於過去的車險産品是同質的,保險公司不需要在風險管理上有任何過人之處,大家更多的是在行銷上做文章。保險公司根本無暇顧及本來應該是重中之重的數據積累、技術積累。改革無疑會讓越來越多的公司走上正途,把過去10年欠的課都補回來。其中,定價能力將成為保險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

  第四、 寡頭壟斷與中小險企的抱團取暖。未來保險公司很重要的資産是擁有的數據量。開發新費率需要數據、引入外部數據做交換也要自身先有數據,這點對於中小保險公司將會是“致命”的。如果沒有辦法自主定價,而只是參照著大公司來定價,小公司一定會因為運營成本更高而走向失敗。因此,中小保險公司有可能會抱團取暖。中小型保險公司的合作聯盟也許會出現,大家會交換數據以達到自主定價的基本數據要求,一起開發新費率,甚至在理賠服務上合作等。

  第五、 外部行業對保險業的加大滲入。外部的行業正前所未有的關注著保險業,保險的門口已經站著各種各樣的“野蠻人”,他們高呼著“羊毛出在豬身上”,舉著“網際網路思維”的大旗,隨時打算敲門。事實上,這次改革確實會給外部行業大量的機會,但保險會不會那麼輕易地被人“拔毛”呢?

  未來的競爭是對客戶識別的競爭,更深入地了解客戶之後,就可以做更個性化的準確定價和服務。未來三種人會更有機會:擁有數據的人、提供數據收集工具的人和有能力分析數據的人。保險公司擁有最後一種人——精算師,但是這個市場上最了解客戶的人是做大平臺的人,比如BAT,只不過是他們目前還不清楚如何把手中的數據賣給保險公司。

  另外一個大量滲入的方向,有可能會發生在汽車行業。我們已經發現有大量的汽車公司用非保險的方式在作“延保”,未來車廠定制化的保險也許會作為自主創新的一種方式出現,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保險行業的話語權將會被進一步削弱。這個方向還會有很多的新模式會出現,面對這種市場環境的變化,保險公司顯然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推敲細節 避免改革走彎路

  雖然這次改革的藍本已經非常成熟,頂層設計也非常好。但是,千里之堤潰于蚊穴,改革中還是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進一步推敲,以避免改革過程中走彎路。

  首先,最核心的是如何核對各個保險公司的自主定價是否合理。講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如何界定各家保險公司的數據源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保證保險定價的專業性。

  各家保險公司的原始數據千差萬別。如從性別因素來看,A保險公司針對女性打95折、B保險公司可能打9折,C保險公司覺得A、B都已經做了,方向肯定正確,而且苦於自己沒有數據,所以就由精算師“人工”地做出預估調整,打到85折。雖然有了附加費用率,保險公司應該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但從全行業的角度來説,這種比拼會不會帶來消費者的混亂?

  如何保護創新、鼓勵創新是這個硬幣的另外一面。中國人“山寨”的能力非常強,好的公司在數據挖掘上做了大量投入,出了成果,但其他公司可能非常簡單地拿到好公司的費率,反向用精算走一下定價過程,直接在別人的基礎上打個95折,從目前來看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不低。好的創新保護機制將會是中小保險公司能夠實現“超車”的唯一指望。不過,目前保護創新又有個小悖論,因為最有能力創新的、最有數據基礎創新的是大公司,希望中小公司能早點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

  其次,如何避免特大寡頭壟斷是另一個新的問題。市場上一直有這麼一個觀點:不希望有特別大的公司出現,比如一家公司的市場份額超過50%,或是排名前三的公司合計市場份額超過了90%,特大寡頭壟斷會導致市場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增加監管難度、客戶缺少選擇權、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等。

  再次,改革所依賴的行業基礎設施建立必須提上日程。目前,保險行業的很多基礎設施並不完備。當監管走向幕後時,必然需要一個更強的協會走到臺前。協會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中小保險公司也應該在協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另外,一些行業研究性機構也應該儘早籌建,尤其是專注于汽車方向的研究,包括:維修標準、零配件體系、維修新工藝等,歐洲的RCAR就一個很好的樣本可以借鑒。此外,行業的資訊數據共用平臺也必須加速建設。目前的保信是一個做行業性基礎建設的公司,但是,我們還缺少很多小型的針對公司個性化的數據服務公司,大的建築承包商和小的裝修公司都是需要的。

  最後,在數字化時代,車險如何應對來自其他行業的衝擊,也需費思量。上文中提到很多行業將會跨界融入保險行業,保險行業應該守住自己的利潤底線,不要成為由別人統治的産業鏈上的一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