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5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基層現"GDP不適症" 媒體:須擺脫死磕GDP的慣性

  • 發佈時間:2014-08-13 09:14:3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志鋒  責任編輯:姚慧婷

  擺脫死磕GDP的慣性,又不松發展之弦,關鍵是樹立新的政績考核體系。中央已經擘畫好了頂層“設計圖”,各地需要儘快拿出配套“施工圖”

  “不唯GDP論英雄,都知道這個理,幹起來有點難。”與一些基層領導聊得深了,常聽他們倒些苦水。不少人還表示,過去習慣了GDP錦標賽,如今不講這套了,“真有點不適應”。

  “不適應”,大致有這樣幾種表現。

  一種是看不清形勢,我行我素。某縣有家大型化工企業,是當地GDP的頂梁柱,同時也是污染釘子戶。省裏要求對污染企業重拳整治,當地領導卻有心“放水”。有縣領導説了,過去擔心GDP塌下去,下不了狠手;現在雖然不怕影響GDP,但還是怕財政收入受影響,依然捨不得下手。

  一種是“老腦筋”佔上風,轉不過來。口頭表態“不再唯GDP是從”,一到本地區,又“振振有詞”:多年來,經濟發展上不去,GDP排位不靠前,如何體現地方實力、發展能力?説“不要緊”,那是“站著説話不腰疼”。

  還有種情況,是找不到能換的新鞋。有個農業縣,以前在GDP排名上總是敬陪末座,後來大幹快上搞工業,GDP增幅噌噌猛躥,省裏還來開現場會,嘗到不少甜頭。如今,不講速度講品質,産業要升級,縣領導卻辦法不多:別的縣市都抓投資上項目,我們如果搞轉型升級,會不會“吃虧”?

  客觀説,西部一些地區的上述“不適”,多緣于長期“追趕型經濟”的慣性。因為欠發達,他們的發展衝動更強,對GDP的渴望更濃。一些書記、縣長,對GDP、工業增加值等家底倒背如流,開口常是: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甚至後無追兵,只能拼命往前衝。這股“衝”勁倒也值得肯定,但由此催生一種“GDP狂躁”,值得反思。

  另一方面,欠發達地區經濟轉型的壓力是雙重的。不轉型,跟不上大勢;轉型,一時找不到門路。卡在原地,又要承受經濟下行壓力。本來發展就落後,思想一松整個就可能“慫”了。既要趕路,還得轉身,難免令一些地方幹部有了思想包袱,産生了本領恐慌。

  擺脫死磕GDP的慣性,又不松發展之弦,關鍵是樹立新的政績考核體系。中央的態度可謂堅定,指向也很明確:逐步降低GDP指標的權重,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安全生産、居民收入、社會保障等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指標,更注重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對背負巨大發展壓力的西部地區來説,不拼GDP,依然有很大政績空間。拿生態來説,在未來,一個地方的競爭力不僅看經濟和政策環境,更重要的是生態環境。在廣袤的西部,清潔的空氣和水源,有望成為地區競爭力的一張王牌。還可以拼後發優勢。西部一些地方的工業幾乎是空白,如果科學規劃、高位起跳,就能少走彎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當然,根本上講,要拼改革。這是當下的形勢,也是潛在的優勢。正如青海省委領導所言:發展滯後,改革決不能滯後。

  解鈴還需繫鈴人,新的指揮棒要儘快落地,落實到“人”。反對GDP崇拜過去也“喊”了多年,一些地方仍停留在“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缺乏可操作的替代性考核辦法。如今,頂層有了“設計圖”,需要各地儘快行動起來,拿出配套“施工圖”。否則,就可能還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