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土地沒有流轉照樣規模經營
- 發佈時間:2014-08-12 08:31:16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鐘欣 李朝民
7月29日清晨,走近江蘇省射陽縣長蕩鎮三中村那成方連片的稻田,宛若一望無際的綠毯在面前展開。70歲的樂道學站在田埂上,對水稻的長勢讚嘆不已:“剛開始看著機插秧後秧苗那麼稀,心裏可擔心了,現在看來長得真好,我們放心了。我家6畝地加入了聯耕聯種,去年小麥每畝增産200斤。小麥機條播、水稻機插秧,這聯耕聯種我們太喜歡了。”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射陽已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他們順應農民意願,通過探索推行“農戶+農戶+合作社”的土地聯耕聯種生産模式,破解了“一戶多田”、“一田多戶”帶來的一系列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難題,通過適度規模地“聯”、科學有序地“合”,以合作組織來推進,實現統一品種、統一佈局、統一播種,探索出一條稻麥主産區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新路,而且實現了社會增和諧、環境增友好、土地增地力的綜合效益。
為適應大馬力拖拉機粉碎秸稈、深翻作業,就要破除一家一戶承包地的田埂,使土地成方連片
——聯耕聯種的由來
除了通過土地流轉進行規模經營的耕地外,射陽縣佔耕地總面積70%左右的是零星、散雜的小田塊。在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後,不少村組“好田家家分、孬地戶戶攤”“一戶多田”、“一田多戶”的土地細碎化狀況普遍。由於受界溝、田埂的影響,大中型機械收種難、新技術推廣難、農民生産成本高。
開展聯耕聯種起因于秸稈禁燒。由於每年全縣産生上百萬噸稻麥秸稈,因此,為了解決禁燒秸稈這個難題,射陽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秸稈全量還田、機械化耕種”的辦法。為適應大馬力拖拉機粉碎秸稈,深翻作業,就要破除一家一戶承包地上的田埂,使土地成方連片。同時,據射陽縣農委主任戴亞生介紹,他們去年赴鎮區開展“三解三促”活動期間,掌握了近千名農戶盼富心切卻又無奈的心理和訴求:已被流轉土地的群眾問,土地租金能否隨著物價上漲水漲船高?但農場主堅持按合同辦事,群眾無奈;手中有土地仍在種糧的老年農民期待機械化耕作實現豐産豐收,但這不是一家一戶能辦成的事。“土地可是我們的命根子,説什麼也不會給別人種的。”長蕩鎮雲安村66歲的劉麼祖説。
傾聽民聲,尊重民意。2013年8月,射陽縣農委發佈了“關於推進農田聯耕聯種的建議”,新的實踐探索從此開啟。
如今,全縣所有推進聯耕聯種的田塊都實現了秸稈全量還田,1~3年後可增加土壤有機質0.2%以上。不僅增強了地力,保護了環境,還免去了行政命令強制禁燒,贏得了農戶的支援。
而聯耕聯種新做法的意義已遠不止于助推秸稈還田這一項。
“土地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施行到今天,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的加快,急需完善和發展。一方面,規模種植效益增幅明顯。另一方面,惜地農戶和無技術只能靠種田謀生的群眾卻不能享受農業現代化的成果。”戴亞生説。
優化生産要素,轉變發展方式,在更大限度上激活生産力。通過農戶間聯合約定,用打樁等方法來界定各自的承包田,實現分散田塊成方連片,實行農業生産上的統一耕種、聯耕聯種,在射陽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增面積,降成本,促還田,添肥力,提單産,升效益
——聯耕聯種一筆筆細賬贏得百姓真心喝彩
6月6日上午,四明鎮新南村七組聯耕聯種的田頭,人群等待著測産結果。全國小麥栽培委員會小麥學組副組長、江蘇省小麥委員會主任郭文善教授代表實産驗收組宣佈,聯耕聯種地塊經測産驗收,實收面積3.78畝,凈産量3897.18斤,畝均産量1031斤。
測産田塊的主人顧正亮開心地笑了。他説:“就拿這個標準來算,去年我家小麥畝産量在750斤左右,今年每畝産量增加281斤,按市場保護價1.18元出售,每畝增加收入332元,全部工序農機合作社作業每畝收費130元,比以前我請人完成播種6道工序減少了35元。以往麥子播種一直採用人工撒種,一畝播種量都在50斤,按照今年市場零售價每斤2.2元折算,種子成本110元每畝,聯耕聯種麥子全部機械條播,每畝播種量30斤,由於集中採購,購買價每斤2.1元,折算成本約每畝63元,這樣種子成本一畝就減少47元,機械作業和種子投入兩項合計每畝減少投入82元。我一季麥子‘一增兩減’就每畝增收414元。”
而水稻聯耕聯種不僅利於小麥適期播種,射陽縣農委通過調查還計算出:聯耕聯種的機插秧相比農戶分散種植的人工栽秧在成本投入上每畝可減少180元,比拋秧每畝減少30元。同時,由於聯耕聯種實現了水稻品種的區域性統一,加上適期統一栽培,科學管理,讓優質優價成為可能。而機插秧、塑盤拋秧都是一種穩産高産的稻作方式。
算細賬讓農民吃了“定心丸”。四明鎮新南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劉景華説:“我們去年秋天推動聯耕聯種3000畝,今年全村6100畝耕地已基本覆蓋。聯耕聯種後小麥畝産過千斤,超歷史水準,增産非常明顯。今年村裏人都主動來要求聯耕聯種了。”
61歲的新南村村民馮堅強告訴記者:“我聯耕聯種的5畝地,小麥每畝增産200斤,村裏統一的品種好,又統一播種,我只管按村裏要求的時間打藥、施肥,我們老兩口省工又省勁。麥子一季的收入,就把全年的投入掙出來了,現在的水稻就是幹掙了。這樣種田,我再種20畝都沒問題!”
聯耕聯種通過科學組織生産、科學調度機具,使得全縣2013年小麥播期平均提前5~7天。1~2年後,隨著田間基礎設施的配套,田塊平整度提升,再通過全部實行機插秧,水稻收穫期較直播也可提早7~10天,基本能解決茬口銜接,水稻、小麥兼顧,可以保證稻麥週年高産和效益最大化。
知曉了規模與分散經營在成本與效益上的鮮明對比,農民對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更有了強烈的期盼。四明鎮新南村集體未做一根界樁,農民有的用樹棍、竹籤,有的用不同的莊稼種植分界,甚至什麼標誌都不做,紛紛積極參與聯耕聯種。可以説,只要農民有意願,辦法總比困難多。
戴亞生告訴記者,聯耕聯種不是“圈地佔田趕走農民”,而是“整合土地富裕農民”。他概括聯耕聯種可以“增面積、降成本、促還田、添肥力、提單産、升效益”。
可以在稻麥主産區有效解決土地碎片化、無組織生産和分散經營問題,實現農業規模生産
——聯耕聯種趟出傳統農區規模經營新路子
顧正平的農藥經銷店已經在海河鎮開了15年,規模不小,遠近聞名。今年,他卻註冊了海河富豐農業機械化服務專業合作社,一口氣買進了11台乘坐式水稻插秧機和25台步進式插秧機。他説:“雖然插秧季已經過去了,可現在還是習慣性地每天早晨3點起床。”他是看到鎮裏土地聯耕聯種了,才在鎮農技中心的鼓勵下辦起了合作社。雖然這第一年的機插秧忙得很辛苦,但他認為“聯耕聯種肯定有前途,現在實行了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統一用藥,農民得實惠,農産品也會更安全,對農資經銷商的服務也提出了新要求。”
村“兩委”是啟動推進“聯耕聯種”的組織者,但合作組織是推進聯耕聯種的重要載體。射陽縣堅持一手推進聯耕聯種,一手推進合作組織建設。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農技人員和農村能人大戶牽頭成立各類合作組織57個,引導農業專業服務組織在服務功能上實現多元化。其中以良洋農機等為代表的一批合作組織還獲評為國家級示範社。
農技推廣化繁為簡,農機農藝快速融合。射陽縣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站長茆春太説:“實際上我們的農業整合技術已相當成熟,只是苦於在一家一戶分散耕作時難以推廣實施。而聯耕聯種的田塊和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的參與,使大範圍實現農機農藝集合、持續推進糧食穩産增效成為了現實。今年以來,我縣推廣了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水稻‘上氈下缽’新型秧盤育秧、新型機插缽盤育秧、塑盤旱育拋秧等高産栽培技術,在聯耕聯種田塊實行了現代農業整合技術的全覆蓋。”射陽縣2013年共建設商品化集中育供秧點20處,由於聯耕聯種,今年一下子新建育秧點128處,規模超過2000畝,可供大田栽插面積15萬畝。同時通過重抓作物病蟲害防治,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不斷提高現代化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的作業服務水準。聯耕聯種對新機具的要求大幅提升,去年全縣共使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6184.7萬元,購機總額達2.5億元。
農村土地經營狀況和農民對土地的內在要求催生了聯耕聯種。“權屬不變地連片、戶戶聯合心連線、統一服務利連田”的聯耕聯種,創造了由家庭經營向現代化邁進的條件。
而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調查數據顯示,農地集中整理後,解決土地細碎化,會使土地利用率提高10%~20%。戴亞生認為,穩定家庭承包經營,決不是維持傳統的小農經濟,而是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改善外部環境,轉變發展方式。“我們探索的聯耕聯種,可以在稻麥主産區有效地解決影響糧食産量提升的土地碎片化、無組織生産和分散經營問題,實現農業規模生産。這是破解家庭分散經營農技推廣難的現實選擇,為全國稻麥主産區增加糧食單産進行了新探索。”他對記者説。
目前聯耕聯種是初級階段,而聯管是中級階段,聯營是高級階段
——期待聯耕聯種“升級版”
如今,射陽縣在42個村整體推進聯耕聯種已有20萬畝,佔全縣土地承包經營面積的22.4%,正在快速追趕多年來累積的26.5萬畝的土地經營流轉面積。聯耕聯種實現了農戶增産增收,促進了農技推廣與農機化發展,完善了農業經營體系。射陽趟出了不搞土地流轉也可以實現規模經營的傳統農區新路。
然而,他們的思考和探索從沒有停止。戴亞生告訴記者,聯耕聯種的優勢在於不流轉土地,農民仍然掌握土地承包使用的主導權,沒有割裂農民與土地的聯繫,操作上也只是破除田埂,由實界變為虛界,易為農民接受。劣勢在於需要政府基層組織在思想統一、專業服務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且一旦出現風險,處理不好會産生農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因此,需要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成功的關鍵是要把握好農民自願、示範推進、服務配套這幾個原則,要牢記農民是聯耕聯種的主體,始終由農民來主動參與,尊重他們的意願。
村支書劉景華對記者説:“目前雖然只能做到聯耕聯種,但這是初級階段,而聯管是中級階段,聯營是高級階段。將來推廣越來越成熟,我們有可能聯管聯營。”而洋馬鎮興墾村創辦的農民入股的合作社,就實行按田畝均分成本、産量,並在保底産量後和農民進行二次分配,在聯耕聯種基礎上進行著聯管聯營的探索。
聯耕聯種使得農業生産要素與資源配置得到了極大優化,儘管探索剛剛開始,但其推進現代農業再次騰飛的生命力已初步顯現。幹群連心打造“升級版”的實踐不會停止,改革的步伐將會在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持續向前邁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