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沙濾飲水器重服役
- 發佈時間:2014-08-12 03:33:52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朱珉迕
歷經整整一年改造,擁有118年曆史的魯迅公園將於本月28日重新開門迎客。這次改造工程系魯迅公園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改造,旨在使公園“修舊如舊”,重現老派的英式風格。
昨天,記者提前踏訪魯迅公園,重建的英式大門、沙濾水飲水器、瀑布涌泉等景觀已完成,松竹梅園等亦修葺一新,整個公園植被蔥綠,頗具移步換景的意韻。在不減少綠化面積的情況下,通過增加大樹廣場的方式,供市民休閒活動的區域較原先增加了5%。
1959年的公園規劃仍是經典
始建於1896年的魯迅公園(原虹口公園),上一次改建還需追溯至1959年。當次改建受到周恩來同志親切關懷,主持設計的包括陳植等一代設計大師。去年開始的這次改造,亦在當年規劃底本上進行,整座公園沒有大的結構性變動。
“1959年版本的公園規劃至今仍然是經典,因而這次首要是保護。”現任魯迅公園園長吳剛説,“保護”貫穿此次改造始終,同時通過一些細節方面的微調,使公園呈現“動靜結合”的風貌。此次改造前,設計方仔細研究了1959年版魯迅公園的佈局,並參考了最初建園時的圖紙,耗費8年時間進行規劃。整個改造過程中要求“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不允許帶出公園”。園內的銅雕塑、英式風格的南門等均按舊照片進行復建。
園方專門請回老園林工作者,對園內的古樹名木進行了普查。除原有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外,有12棵樹齡較高或有特殊歷史的樹木被登記入冊,予以重點保護。為保護園內大懸鈴木根系,此次改造特地放棄傳統的水泥澆築方式,改用砂石做地基,並在砂石上方鋪設6至10釐米厚的花崗岩,“這樣的施工成本比以往高得多,但對大樹的影響會大大下降。”
年久失修的景觀得以恢復
除原有風貌外,此前年久失修,甚至近乎被人遺忘的一些景觀,此次改造中也得以恢復。
建於1929年的一座飲水器,繫上海第一座沙濾水飲水器。多年來,其位於公園東端魯迅紀念館圍墻腳下,被植物遮蔽不易發現,近年更因大樹根系影響出現主體開裂破損。此次改造中,園方特地將這一文物搬遷至公園中心位置,並恢復其沙濾水功能。
臨近大連西路的北山一處瀑布,亦在此次改造中重現,並與公園水系連通,成為園內景觀湖的源頭。吳剛介紹,該瀑布曾是市內最高的一處瀑布,上世紀90年代後因年久失修不再流水。本次改造除恢復瀑布功能外,還將周邊景石統一為黃石; 園內水榭處的涌泉也將恢復,並兼具景觀和凈化水質的作用。
此外,景觀湖中央一處過去未曾利用的小島,改造後也成為具江南園林風韻的新景點,並與園內的“梅園”相連。
新增一批人性化服務設施
據早先統計,魯迅公園年遊客量可達1000萬人次。對眾多老遊客而言,改造後的魯迅公園將提供更多形式的公共活動空間,並新增一批人性化服務設施。
毗鄰四川北路的南門入口廣場,曾多次用於舉辦群眾文化活動。此番改造,園方在廣場頂部加建了一座弧形舞臺,並由一條林蔭道同南門相連。開園後,弧形舞臺可成為市民日常鍛鍊娛樂場所,並可承辦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動。
從北門入園的遊客,則可以第一時間踏上一條長430米的塑膠健身步道。該步道環繞公園百鳥山而建,一側臨湖。
此外,既有的公共活動區域亦在改造中優化佈局,園內有大大小小多個公共廣場供市民休閒,並分割區塊,避免相互干擾,使得公園“動靜相宜、各得其所”。而在改造中,園方亦聽取市民建議,增設了200個長形座椅、飲水裝置,每個廣場邊上還加裝了便民掛鉤。
開園後的休閒活動場地,會不會供不應求?園方表示已考慮到此問題,或將在開園前一週將登記過的文體團隊負責人請到園內,組織其各自商議活動時間和地點,“我們希望公園的活動熱鬧而有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