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受旱區玉米抗旱保豐收技術指導意見

  • 發佈時間:2014-08-07 16:49: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網訊7月以來,內蒙古中西部、遼寧西部和南部降水偏少、溫度偏高,土壤缺墑、伏旱嚴重,玉米植株萎蔫,葉片不同程度退綠。氣象部門預測,近期受旱區無有效降雨,旱情持續。“立秋”已過,東北春玉米正處於抽雄吐絲期,是需水高峰期,也是對缺水反應最敏感的時期。為有效應對當前旱情及可能出現的夏秋連旱,農業部組織專家制定了受旱地區春玉米抗旱保豐收技術指導意見,提出以“抗高溫、防連旱、促灌漿、保成熟”為重點,科學田管,抗災減損,全力奪取玉米豐收。

  (一)搶早灌溉,造墑保苗。充分利用抗旱水源和節水滴灌工程,優先保證高産田和缺水臨界期田塊用水。根據苗情長勢和墑情變化,及時採取小水淺澆,維持植株正常灌漿結實。有條件的地方採取滴灌、噴灌、溝灌、小白龍等灌溉措施及時補水,擴大有效灌溉面積。無條件的地區採用錯時壟灌、隔壟交替灌等方法,減少用水量,降低田間溫度,最大限度減輕乾旱造成的損失。

  (二)追肥促長,壯稈保穗。結合灌溉澆水,及時追施穗粒肥,畝施尿素10-20公斤,開溝側深施,避免地表撒施,促進玉米根系下扎,增強養分和水分吸收能力,促壯稈大穗。灌漿後期用高稈噴藥機追施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畝用尿素0.5-0.7公斤加磷酸二氫鉀0.2公斤,兌水50-100公斤,降溫增濕,增加植株穗部和葉片水分,加快灌漿成熟,提高粒數和粒重。

  (三)科學田管,減災降損。澆水1-2天后要輕鏟或淺耕一次,破除土壤板結,減少水分蒸發。對於受旱導致發育延遲的田塊,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生長後期通過放秋壟、拔大草、割空株、打底葉等措施,提高通風透光能力,減少水分競爭,減輕病害侵染,確保灌漿飽滿。對於嚴重減産或絕收的春玉米田塊,及時翻種露地蔬菜或飼草作物。對於難以形成籽粒的玉米田塊,適時開展青貯,彌補産量損失。

  (四)加強監測,防治病蟲。加強監測預警,密切關注玉米螟、三代粘蟲、蚜蟲及葉斑病等病蟲害發生趨勢,適時開展應急防治和通防統治。科學選用防治藥劑,掌握合理用藥時機和劑量,適當增加施藥次數,降低用藥濃度,提高防治效果。葉斑類病害先摘除底部1-2片病葉集中銷毀,再噴灑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500-800倍液噴霧防治。玉米螟在雌穗吐絲盛期後6-8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噴霧。粘蟲可用滅幼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