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物業撤退前總想撈一筆

  • 發佈時間:2014-08-07 17:29:16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們這兒也和樂城家園小區一樣,大修基金不知去向了。”前日,本報關於150萬元大修基金成謎的報道,引發了多個小區的共鳴,又有兩個小區的業委會指出,大修基金賬戶被發現存在“盜用”嫌疑,賬戶監管成為管理難題。

  傳了兩年消息竟是真的

  “我們剛拿到了13號樓的大修基金分攤明細,準備一戶一戶地查證,然後再查14號樓。”在臨時辦公室中,華源新第小區業委會李主任語氣激動地説道。她的面前,是裝訂成冊的小區大修基金支取總覽。

  2010年10月,服務小區的北京中億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雨棚和樓宇門嚴重老化和損壞、樓道閥門銹蝕、水泥生活水池需淘汰改造和東芝牌電梯零部件嚴重磨損老化的事由,分別申請動用小區大修基金32.67萬元、12.66萬元、24.28萬元、10.23萬元,總額度為79.84萬元。

  在申請表中,中億豪物業表明,該筆大修基金支取均已得到超過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不過這一説法遭到業主否定。

  “電梯大修確實諮詢過我的意見,我也簽字同意了,可其他三項我從來沒聽説過,也從沒看到過支取分攤明細。”一位業主告訴記者,他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大修基金賬戶到底被取了多少錢。“兩年多前就聽15號樓的業主提過,我們13號樓和14號樓的大修基金被動過,大夥兒還不相信,沒想到傳言是真的。”

  單位代替個人名義簽字

  記者採訪的多位業主都表示對四次大修毫不知情,那“超過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是從何而來?

  位於六里橋的華源新第小區,屬於1999年入住的老小區,13號樓和14號樓的部分房子,屬於幾個國有單位的職工分房,同一單位業主的大修基金,也是存在一個單位的共有賬戶上。“就是這共有賬戶,給物業公司留下了鑽空的餘地。”李主任道出了“玄機”。

  以華源新13號樓806室為例,該戶的大修基金賬戶存著30.4萬元,雨棚和樓宇門大修支取了3407元。中億豪物業提供的説明書中寫著,該房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建築面積2191.51平方米,戶主已簽字同意支取。“我們小區哪有2000多平方米的房子?李主任説,華能、中國鐵路、有色金屬的職工房屋,物業公司都是用單位代替個人名義簽字的方式。

  根據業委會從維修在基金中心調來的數據,13號樓和14號樓已經被使用大修基金109萬元,“即使是單位共有賬戶,也得徵詢賬戶下各位業主的同意。怎麼能一個單位蓋章,就代替了幾十位業主?”

  物業“招認”動了8萬元

  大修基金在業主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支取的情況,還發生在東五環通州的一個小區。

  要求不透露小區名稱的業委會主任告訴記者,業委會剛通過表決解聘了舊的物業公司,目前正在進行新老物業的交替。就在老物業公司將撤出小區之際,對方突然提出通過應急程式申請使用大修基金修理小區14部電梯,總計花費56萬元。“若等程式走完,物業公司都撤出了,那不是白拿業主的錢麼?”業委會因此堅決不同意支取,而就在雙方僵持爭吵之際,老物業公司説漏了嘴,承認曾動用過8萬元的大修基金,對兩部進行過大修。

  “這8萬元是何時支取的?還有沒有別的支取?”業委會主任表示,絕大多數業主從未聽説過支取一事,更未見過電梯大修。“東西壞了是該修,可修理要公開透明。小區大修基金賬戶缺乏監管,往往是支取了多年後,業主偶然中才獲知,卻早已成了一筆‘壞賬’。”

  本報記者 趙瑩瑩 J201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