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能手裴向英
- 發佈時間:2014-08-07 08:31:23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鄭心 本報記者 于險峰
提起老裴,在遼寧省遼中縣裴家村無人不知,他是這一帶的種糧能手。今年56歲的裴向英種了大半輩子地,年輕的時候,他相中了一把鐵鎬,一用就是30年。
5月20日,記者見到了裴向英。“那會兒種地全靠人工,一壟一壟的刨,一棵一棵的種。一天下來,累得要死,雖説每天起早貪黑,卻刨不了幾條壟。”放下手裏的鐵鎬,老裴打開了話匣子。
幾年前,老裴看見很多和他一般年紀的鄉親都搬進城裏享福去了,老裴也動過心,也想搬到縣城歇一歇。可近幾年出現的農機合作化種植模式,又讓他改變了主意。
正在這時,老裴的手機響了。“車馬上來了?啊,好,好,你知道俺家地在哪兒不?對……對,是在堡子東頭,我現在就上地頭去等你。”老裴一邊接電話,一邊習慣性地扛起鐵鎬向村外自家的稻田走去。
在老裴家水田邊上,兩台插秧機早已停在了那裏。去年,老裴加入了當地的水稻種植合作社。就這樣,地也不用他刨了,秧也不用他插了,老夥計鐵鎬也要退休了。
插秧機剛開進他家水田的時候,老裴還有點不習慣,每次去地裏,他還是習慣性地扛上鐵鎬。現在,這鐵鎬的用途除了順便清除一下地頭的雜草外,就只能靜靜地守著老裴在地頭兒當“監工”了。
“要是人工插秧,我和老伴一天也就能插個兩畝多地。現在都實行機械化了,俺家40多畝地,兩台插秧機3個小時就能幹完。不但秧插得整齊、密實、不丟苗,一畝地還能比人工插的增産好幾十斤。”坐在地頭,看著插秧機來來回回地穿梭,一排排翠綠的秧苗隔空移物般地從泡田的水裏站起來,老裴樂得合不攏嘴。
老裴説,加入合作社後,不僅不用揮動鐵鎬賣力氣了,種糧還能增加收入。通過合作社,不但買肥便宜、種地便宜,打出的糧食品質還好,銷路也廣,價格自然也要高些。一年下來,每畝地比自己種能多收入200多塊錢。因為自己是種糧的行家,合作社還聘請他當技術員,種地、打工兩不誤,還多了份收入。
“我在合作社打工,每年能收入3萬多塊錢。種地的活不用自己幹了,騰出手來,老伴在家裏整了個大棚,一年還能收入個幾萬塊錢,都加起來,一年能進10多萬塊錢。”老裴説。
“種地有前途”,這是如今老裴挂在嘴邊的話,因此他也鼓勵兒子來種地,可結果卻讓他很失望。
“我想教他,可他不愛幹,也幹不下去。種地這活雖説現在不累了,全是機械化,可他嫌丟面子,就是不願意幹。”老裴説,現在村裏的年輕人很少有會務農的了,有的連鐵鎬、鐵鍬都沒拿過。可是,要種好糧食,還是要頭腦靈活、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輕人參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