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果震區房屋更結實一些

  • 發佈時間:2014-08-06 01:00: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閆東良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魯甸縣龍頭山鎮,處於昭通—魯甸斷裂帶,震區200公里範圍內歷史上有5級以上地震記錄44次,2013年震區100公里範圍內發生3次5級以上地震。可以説,發生地震的魯甸處於地震高發區,但這次6.5級地震卻是雲南省14年來最大一次地震。(中國新聞網)

  魯甸地震,已造成了近400人死亡,很多家庭失去了親人和家園。悲劇面前,舉國上下深切悲痛,國家也投入力量進行救災。面對慘痛損失,我們更應思考:這樣的災害能不能避免和減小?

  6 .5級魯甸地震,震級並不算很高,之所以造成很大人員傷亡,除震源淺、震區人口較密集等要素,更大的原因是房屋抗震能力差。土木結構的老房子,在地震面前,不堪一擊,很多這樣的房子瞬間成為一片瓦礫,帶來大量人員傷亡。

  慘痛的災害已經發生,我們在全力救災的同時,更應思考一下如何使這樣的悲劇減少到最低程度。現今的科技水準,還不能做到事前準確預報地震,但哪些地方屬地震高發區是可以大致明確的。以魯甸為例,魯甸縣處於昭通—魯甸斷裂帶,2013年該區100公里範圍內發生三次5級以上地震,屬於地震高發區。地震高發區,預防尤其必要。建造抗震能力強的房子,取代抗震能力差的房子,大概是預防地震危害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假如魯甸居民災前都住上抗震能力較強的房子,那麼,人員傷亡及財産損失會大大減少。

  當然,在地震高發區普及抗震房屋,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而地震高發地區又多經濟欠發達,這是一對矛盾。但是,再大的矛盾和困難,在人的生命安全面前,也應該讓道。各級政府和廣大居民應該重視起來,樹立緊迫感,動員全社會力量,增加地震高發區人們的居住安全意識,改建老舊房屋。不能一步到位,也要分步實施,決不可在僥倖心理作用下,讓悲劇重演。

  地震何時發生,我們不知道;地震發生在哪,我們卻能估測。讓地震高發區人們住上抗震房,得以安居,應該是我們的共同夢想;把今後的類似地震災害損失減到最小,也是對魯甸地震遇難人員的最好紀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