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要再盲目呼籲資助大學新生

  • 發佈時間:2014-08-05 02:31: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欄

  從慈善的效率角度看,資助一個已有足夠保障的強者,顯然不如資助一些真正的弱者。當然,沒人有權力要求別人不要救助某個群體,但是,公共輿論卻必須了解現實,理性克制,避免激發人們盲目的同情,從而導致慈善救濟的相對公平失衡。

  據媒體報道,湖北巴東縣一位考生被北京大學錄取,卻無奈湊不齊學費。為此,他每天去磚廠打磚,從早上6點幹到晚上7點,掙80多元錢,中間休息的時候還要跑回家裏,照顧生病臥床的母親。人民日報官方微網志也發佈了這條新聞,並配上評論:“讀不起大學,誰解其憂?‘決不讓寒門學子念不起大學’擲地有聲,卻仍有那麼多窮孩子為學費發愁。怎麼了?”

  考上大學卻讀不起,可以説是每年7、8月間媒體的慣例內容,可是,在當下真的有讀不起的大學嗎?

  貧困生上大學已有足夠保障

  中西部小山村,出了一個北大學生,已足夠引人注目,學校、當地企業、當地政府往往有一些獎勵,當地的慈善總會也會尋找這些貧困學生進行資助。現在政府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獎助學體系,憑錄取通知書就可在當地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貸款每年額度為6000元,從畢業之後第二年開始還貸,最長不超過14年。

  也應該承認,一些地方的生源地貸款做得很不到位,申請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不過,除了當地獲得貸款,高校也有制度化的保障機制。對於這條新聞,北大官方微網志的回應是:“溫馨貼士,北大所有本科新同學都會收到隨錄取通知書寄來的《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和北大學生資助中心製作的《北京大學綠色成長方案》。其中詳細介紹了國家以及北大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學校擁有健全完善的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請有需要的同學關注上述材料。”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現在進入任何一個二本,甚至三本的院校,都不用為學費發愁,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試問現在哪個大學的校長會用自己的前途冒風險,把沒錢的學生拒之門外呢?

  當然,在中國,助學金的評選也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暗箱操作,大鍋飯式的全班平分的現象都還存在。然而,即便沒有這些制度化保障,完成學業仍然不是問題。

  現在北京的家教市場價格,一般也有100元每小時。如果一週上兩天,一天3小時的話,一個月也有2400元的收入,生活也已足夠。

  社會慈善應關注真正的“弱者”

  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觀念下,幫助讀書人與讀書人接受幫助,都是值得稱道的,人們並不覺得有何不妥。但是,如果我們對潘石屹要採用慈善的效率標準去評判,那麼,同樣的,資助一個北大學生也可用這個標準去審視。這不再是一個關於個人奮鬥的故事,而變為了“慈善應該怎麼做”的提問。

  慈善的本意,當然是幫助弱者。

  大學統招學生,特別是重點名牌大學的學生,從他們已有的掙錢能力、所享有的制度保障、將來的前途來看,他們已經是超越中國大多數人的強者,應該、也已經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生活,貸款正是這樣的一種形式。除了貸款,企業或個人不面向特定學生的捐贈,成立獎學金也是值得鼓勵的,這是對勤奮學習的獎勵,其對單個學生的獎勵,也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觀念的提升,慈善資助的總量在不斷擴大,但基於中國貧富分化的現實,仍然不足以覆蓋所有需要幫助的人群。當一個已有制度化保障的人得到了一筆不用償還的捐助時,往往就意味著另一個更弱的弱者失去了這筆錢,比如,失學女童、家貧患病的兒童。這些人沒有償還能力,得不到貸款,也無制度性保障,更沒有一個幾乎註定的美好前途,外界的資助幾乎是改變生活、甚至生存的唯一希望。

  因此,從慈善的效率角度看,資助一個已有足夠保障的強者,顯然不如資助一些真正的弱者。當然,沒人有權力要求別人不要救助某個群體,但是,公共輿論卻必須了解現實,理性克制,避免擴大對一些有制度性保障群體的同情,激發人們盲目的同情,從而導致慈善救濟的相對公平失衡。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