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潛心做好歡樂産業

  • 發佈時間:2014-08-02 04:06: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説到歡樂傳媒有限公司,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剛剛在東方衛視熱播的喜劇類選秀節目《笑傲江湖》,很多人會會心地點頭。這檔綜藝節目是歡樂傳媒經過3年精心準備重磅推出的,播出後不僅收視率強勢飄紅,而且在網路上獲得極高點擊率。

  歡樂傳媒成立10多年,恰恰是中國內地傳媒業高速發展的10多年。從電視綜藝節目、電視劇到電影,歡樂傳媒在這個領域孜孜耕耘,而親歷行業高速成長期的歡樂傳媒董事長董朝暉也在潛心經營他的“歡樂産業”過程中收穫良多。

  10年,從25萬到9000萬

  上世紀90年代末,歡樂傳媒從製作第一部綜藝節目歡樂總動員開始在傳媒領域成長。當時,中國大陸傳媒業市場化剛剛起步,老百姓的節目選擇意識還只是初具雛形,第一批走傳媒市場化發展之路的圈內人士也大部分停留在做電視劇階段,沒有人知道綜藝節目到底該怎麼做。

  同宗同祖、同文同種,再加上當時台灣的綜藝節目製作正值黃金期,於是,董朝暉帶領他的團隊赴台灣取經,並且一待就是半年。董朝暉回憶説,“我們當時走訪了台灣的中視、華視,直接到人家的演播室裏去看,發現原來節目可以這樣錄、主題竟然能這樣做。”

  從台灣回到北京,董朝暉挖來了華視13個做綜藝的工作人員,成立了從製作總監到總導演都是台灣人的歡樂總動員製作團隊。此後,歡樂總動員在全國數百家電視臺週末黃金檔熱播、持續9年推出的成功,證明了董朝暉當初決定赴臺取經的正確性,也為歡樂傳媒在業內奠定了開疆破土的基礎。

  10多年過去了,經過快速成長期的大陸傳媒行業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觀眾對綜藝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起赴臺取經的往事,董朝暉這樣説,台灣的傳媒業市場小,綜藝理念多是從日本引進的。我們最初的節目製作受台灣影響很大,但隨著大陸傳媒行業的日趨成熟,這個廣大的市場需要我們變化節目製作模式和理念。觀眾現在更青睞大型綜藝節目,我們不能停留在最初的淺層次娛樂形式上,要有更高的追求。

  董朝暉舉了個例子:“當初歡樂總動員的製作成本是25萬元,而我們現在笑傲江湖的製作成本是9000萬元。這些年反倒是台灣的電視人開始羨慕大陸可以用這樣的大手筆來做一檔節目。”

  “市場容量決定製作模式,笑傲江湖欄目在經過兩年的精心策劃後,2013年欄目組派出10多個團隊,遍及全國30多個城市,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合適的參加人選。為了讓節目更加精良,欄目組的編導們根據每個選手的個人特點,在已有創意上進行二度創作與包裝。”董朝暉介紹説。

  合作,從取經到整合

  20年前,董朝暉曾經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對香港有著深入的了解。在歡樂傳媒拍攝的影片中常常看到香港導演、演員、製作人的身影。與王晶導演兩度合作拍攝《大內密探靈靈狗》、《無價之寶》,古天樂、張柏芝、舒淇、余文樂等眾多香港演員傾情參演多部影片。

  隨著中國大陸傳媒市場的快速發展,大陸、台灣和香港三地的行業互動與融合越來越緊密。一檔節目、一部電影的成功推出,往往是資源整合、優勢集中的結果。對此,董朝暉表示,香港在演員的規劃培養方面有著成熟的運作模式,美工、造型、攝影等方面香港和台灣都有很精良的班底。未來,中國大陸傳媒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資源整合式的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的方向。

  談到現在香港、台灣傳媒業人士北上發展,甚至把整個工作室搬到北京,董朝暉表示,未來這個市場將是主市場。這個市場的觀眾肯定要求看到更多與他們的文化更貼近、更接近的電影和節目。兩岸三地的所有導演、演員、製作人,創作時都要充分考慮這個市場觀眾的需求。港臺業者到北京發展,應首先考慮如何融入這裡的文化。

  做傳媒也要做好産品研發,無論是綜藝節目、電視劇還是電影,好的創意點才是這個産業的核心,才能抓住市場需求。這是董朝暉10多年沉浮傳媒業的感悟。“在日趨成熟的市場環境下,創新要從形式到本質,兩岸三地的傳媒業者要不斷做出更多與觀眾産生共鳴的産品,才能始終領先於市場。”董朝暉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