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定向”:調控的智慧與藝術

  • 發佈時間:2014-08-01 19:31:0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被稱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宏觀經濟的調控對全面改革的展開具有特殊意義。“定向調控”成為當前經濟學界關注的熱詞,7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經濟工作時再次提出,“針對經濟運作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從“定向降準”到“定向降息”,再到“更注重定向調控”,宏觀調控的“定向”特徵已然明朗。

  總量調控與結構優化的結合

  上半年,國家兩次定向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進一步擴大結構性減稅範圍,支援“三農”、小微企業和服務業發展。

  半年過後,現已看到頗具亮色的調控成績:繼龍頭指標GDP于一季度報出7.4%的增長率之後,二季度的運作又在明顯企穩的同時略有回升,GDP增長率達到7.5%,使上半年的經濟增速站在7.4%以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預測,從PMI等先行指標的動態和一系列經濟指標綜合分析,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運作重演前兩年“前低後高”的軌跡。

  “定向”,意味著針對性的提高。“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控的結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説。上半年,國家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中,更注重西部高鐵、城市地鐵的建設,這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相適應。國家有針對性地對小微企業進行扶持,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首批80個示範項目,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同時,簡政放權,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定向”,意味著方向要“精準”。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優化財政金融資源配置”,很有針對性。定向調控是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的創新,是對區間調控的深化,政策運用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和市場的力量,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噴灌”“滴灌”,注重精準發力,確保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穩定運作。

  供給調控與需求管理的結合

  “定向”,意味著區別對待,突出重點。賈康指出,在“微刺激”的投資事項上,通過適當對高鐵工程、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項目、農村水利設施項目等作出重點支援,既能對經濟運作産生適當的景氣提升作用,又能體現在改善民生、支援城鄉基礎設施升級並培育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後勁等方面的綜合效應。

  此外,在財政“結構性減稅”方面,特別注重對於中小微企業的減稅支援,既有利於鼓勵“草根創業”和民間資本釋放潛力活力,又有助於增加就業改善民生“雪中送炭”式扶助低端。在貨幣政策幾輪適當掌握的“定向降準”中,頗具中國特色地把存款準備金率這一總量調節型政策工具加以結構化運用,支援“三農”、小微企業等“弱勢”領域。

  短期調控與長遠戰略的結合

  當前,經濟轉型,壓力加大。用電量指標顯示,2003年至2012年,東北地區用電平均增長12.4%,其中遼寧省近十年間的平均增長是9.3%。但今年上半年,遼寧用電增速僅4.1%,吉林、黑龍江則出現負增長。

  “重化工行業的轉型之困也折射到區域經濟的增速上。這表明轉型升級進入更深的層面。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財政收入增長減緩的壓力、部分行業利潤下滑的壓力,需要我們將短期調控與長遠戰略結合,進一步做好調結構的大文章。”張立群説。

  專家們認為,把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有機結合,把短期與中長期目標有效銜接,是方向所在。上半年,我國堅定地實施減少行政審批、簡化企業工商註冊程式、壓縮政府“三公經費”等行政成本、擴展“營改增”改革的行業覆蓋面、推進反腐廉政建設、進行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這些改革舉措為下半年展開的財稅配套改革、公車制度改革作了很好的鋪墊。”賈康説,“這體現了在宏觀調控中把短期改革與中長期‘攻堅克難’配套改革過程銜接起來,寓調控于改革的全局協調和長遠追求。”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指出,要保持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已經不能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臨時的反週期對策、簡單的放鬆政策和一個個零碎地推出一些項目就能解決問題,這就是要把短期的、應急式的項目應對辦法,改革為構建中長期發展的新棋局,採用具有中長期持久推動力量的總體應對辦法。

  摘自《光明日報》,作者馮蕾、李慧,7月31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