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收費何時不再“按下葫蘆浮起瓢”?

  • 發佈時間:2014-08-01 16:40: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李延霞? 陳雯瑾? 李曼莉)8月1日起,國家出臺的銀行收費新規正式實施。有關部門已三令五申規範銀行收費,然而百姓仍不滿意。收費名目繁多、費用調整隨意等現象備受詬病。銀行收費是否真的是越減越“多”?百姓對規範銀行收費還有哪些期待?如何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銀行收費越減越多?

  儘管銀行收費已經進行過多次調整,但消費者似乎並不買賬。

  “銀行收費減少了嗎?我怎麼感覺是越來越多了呢?異地轉賬要收費,辦卡、短信通知要收費,列印帳單也要收費,好像就剩下存錢不收費了!”當日正在陶然亭一家銀行網點辦理理財業務的李先生對記者説。

  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提供的服務項目從2003年的300多項增加到目前的千余項,其中收費項目佔比近八成。

  “儘管監管部門多次出手治理,但銀行收費不斷增加的現象總體並未好轉,一項收費減免了,銀行總會另覓它路,增加新的收費項目。”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表示。

  “隨著時代發展和業務創新,銀行提供的服務項目也在增多,比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理財業務等,相應的收費項目也就增多了,要客觀看待。”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説。

  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政府規定的銀行免費服務項目中,只涉及最基礎的項目,諸如密碼修改手續費、同城本行轉賬手續費等。其餘服務只要不違背“四公開”要求,都可以適度收費。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要把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社會責任和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商業需求區分開。對基礎服務要有清晰的政府指導價,該免費的要免費;對於創新性産品,定價權還是應該交給銀行。

  曾剛認為,公眾對銀行收費的質疑,更大程度上來自收費的不透明,告知不充分。“銀行收費説收就收,消費者被告知沒商量,費用也不知如何測算得出,加大了消費者覺得銀行收費太多的直觀感受。”

  此次實施的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設立新的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服務收費項目,至少提前3個月進行公示。“這有助於減少爭議和糾紛,促進銀行業服務水準的提升。”郭田勇説。

  還有哪些收費待調整?

  儘管根據管理辦法,銀行為客戶提供賬戶變動短信提醒服務,應事先簽約,否則不得收費,但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田小姐仍有些抱怨。

  “當時銀行是説針對星級客戶免費,我才開通的短信通知。去年底卻説不再免費,每個月要扣3元錢,取消還要去櫃檯。其實每月也只是工資到賬通知,一條短信3元錢,有點貴了吧!”

  邱寶昌認為,現在大行的發卡量都達到千萬級,對短信通知收費,銀行的盈利很高。“銀行短信提醒是消費者知情權和財産安全權的重要保障,這是銀行作為經營者的重要義務,不應收費。”

  正在辦理出國手續的李女士需要提供兩年的財務狀況證明,去銀行列印對帳單時被告知只能免費提供半年內的對帳單,超出半年則需收取費用。“不是付不起這幾十元錢,只是就這麼幾頁紙,感覺銀行有點黑。”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公眾對銀行原本不收費的項目重新收費非常反感。“説是給一定的優惠期,讓你形成消費依賴,然後再通知你優惠期結束,要收費。”公務員李先生説。

  “銀行在增加新的收費項目的同時,也應該主動減少一些收費項目,比如跨行轉賬費已成為最基礎的服務,成本也很低,完全可以不收。在這方面銀行主動做得很不夠,給人收費很積極、減費不主動的印象。”邱寶昌説。

  如何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事實上,取消零鈔清點費、密碼挂失費、ATM跨行查詢費等等,近些年來每當社會對銀行收費項目有所非議時,監管部門都會及時出手。但老百姓期待的規範、透明的銀行收費至今未能實現。

  專家認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整治手段,只能取得一時效果,事後往往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變相收費狀況,如果不從源頭上進行根治,又會冒出新的收費花樣。

  “監管部門應該對銀行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核查,讓銀行收費有章可循,同時對亂收費制定懲罰措施。只有監管之手更加有力,才能遏制銀行隨意收費的衝動。”邱寶昌説。

  郭田勇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銀行收費問題,要靠進一步開放銀行業,引進民間資本,讓銀行業競爭更加充分,這樣服務和收費水準自然得到調整。

  不久前銀監會正式批復三家民營銀行籌建,其鯰魚效應已經有所體現。在這次收費調整中,已有銀行先行一步,主動給予更大範圍優惠。比如華夏銀行從7月3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對個人基本養老金賬戶(含退休金)的本行異地櫃檯取款,不限筆數、不限金額免費服務。民生銀行也表示,在系統改造未完成前,對個人基本養老金(含退休金)賬戶採取擴大優惠範圍的方案。

  “隨著行業競爭越來越充分,銀行自己就會像商店一樣明碼標價,自覺主動提升金融服務。”郭田勇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