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英國金融穩定局前主席:房價不斷高漲導致經濟危機

  • 發佈時間:2016-04-10 10: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英國金融穩定局前主席、美國新經濟思維研究會理事長阿代爾·特納日前攜新書《債務與魔鬼——貨幣、信貸和修復全球金融》來到中國,並於10日舉行主題為“後危機時代的債務積壓和經濟增長”的讀書會,就相關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距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8年多時間,但世界經濟依舊沒能進入理想的復蘇通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世界經濟走勢的評價是需求下降和增速減慢。即將發佈的IMF春季《全球經濟展望》可能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導致全球經濟難以抬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債務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復蘇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經濟學界一直流行一種觀點,即經濟增長需要信貸增長,只要保持較低水準、穩定的通脹率,信貸擴張就不會對金融系統造成威脅,反而有利於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特納對此並不認同。“事實證明,大多數信貸並非經濟增長所需,相反,它們助推了房地産繁榮和蕭條,導致金融危機以及危機後的債務積壓和經濟衰退。債務積壓還打擊了私營部門投資意願,使得各國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邊際效應大幅遞減。”

  “人們通常對與政府相關的債務非常敏感,將法償貨幣融資視為禁忌,但對銀行體系信用擴張完全不加限制。”特納認為,這種想法是偏頗和錯誤的,正是由於對金融機構融資的放任和監管缺失,導致了危機的發生。

  特納指出,在發達經濟體,大部分銀行提供貸款就是私人和公司用於購買現有房地産。房地産是剛性的非彈性供應,地理位置是左右其價格的重要因素,由於好地段的地産數量有限,其資産價格會不斷推高,造成迴圈:由於收益率高,銀行願意借出;銀行借出資金越多,房價越高。一旦達到臨界值,就會出現泡沫的爆炸,導致經濟進入下行週期。從歷史上看,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初的北歐,爆發危機的根源都是房地産泡沫的破裂,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也不例外。

  特納説,現在需要做的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預防債務過度滋生,找到既能保持經濟活動穩定進行又能避免債務積累的方式;二是對於已有的債務,要找到根源,通過嚴格監管控制債務,解決債務惡性迴圈的問題,預防無助於經濟發展的債務再生。

  特納表示,金融雖然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凡事都要有個度,金融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不是線性的和無止境的。在到達某一臨界點後,加金融活動的進一步增加和金融密集度的提高對經濟發展是有害的。金融業必須與經濟發展的需要相適應,必須服務於實體經濟。

  “債務是魔鬼,但用好了也可以變成天使。”針對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增長緩慢和滯漲問題,特納開出的藥方是大膽地運用貨幣政策進行債務融資。“金融機構的債務和私人債務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防止‘魔鬼’從瓶子中蹦出來。但政府和央行應視情況大膽增發貨幣,通過貨幣手段鼓勵實體經濟、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發展,讓債務發揮‘天使’的一面。”特納説。

  對於中國的債務問題,特納表示,中國中央政府的負債水準處在可控範圍,因此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考慮傳統的財政刺激方式,也就是債務融資。但中國央行也需要更加獨立、清晰的融資規則,做足提前功課,預防潛在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