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呼籲河北政府出面解決河北融投債務危機
- 發佈時間:2016-01-13 20:52:52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河北融投擔保集團(下稱“河北融投”)的債務危機仍在發酵,截至目前,該公司並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以彌補投資者的損失。深陷債務危機中的多家金融機構人士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稱,河北省國資委作為河北融投的大股東現在有義務出面解決該公司的債務問題,及時拿出解決方案有利於“盤活”已經瀕臨倒閉的中小企業。
河北融投成立於2007年4月,是由河北省國資委和部分省屬大型國企出資組建的專業擔保機構,註冊資金達42億元,該機構曾以“河北融投”模式而聞名全國,是國內第二大擔保公司。
去年1月25日,河北省國資委突然下發文件,宣佈暫停河北融投的全部業務,包括代償、履約或釋放抵押物,“河北融投債務危機”(下稱“危機”)爆發,國內十幾家銀行、信託、基金等金融機構被拖下水,除此之外,還有河北、浙江、青海等地的全國數萬名個人投資者牽扯其中,保守估計涉及的擔保金額超過500億元。
“融投不履約政府不兜底”
近日,多家不願透露姓名的基金、信託公司人士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稱,截至現在,危機已經爆發一年有餘,但包括河北省政府和河北融投都沒有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個事情一直在拖,儘管出臺了一些措施,但都是表面上的,沒有實質性措施。”劉海洋(化名)説。
去年12月29日,大批投資者聚集在河北省信訪部門要求政府解決危機,融投擔保相關負責人在當天與投資者代表溝通的結果是,融投擔保目前沒有代償能力,河北省政府已經將任務分解到省內的各個地方政府。
河北省關於解決危機的最新措施是河北融投去年12月25日在官方網站上公佈的一則消息顯示,該公司控股股東河北融投控股集團(下稱“融投控股”)與河北省資産管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者由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河北建投”)牽頭髮起組建,註冊資本金10億元,負責參與河北省內金融企業不良資産的管理和處置。
“成立河北省資産管理公司更多的是象徵性的,沒有解決實質問題,首先,這個公司的註冊資本太少,根本無法代償債權人的債務;其次,公司的領導並沒有更換,還是原來那些人。”劉海洋説,對於河北省的舉動不抱什麼希望。
另一家信託公司人士李莉(化名)對記者透露,就在河北省資産管理公司成立不久前,公司負責人還親自到北京對該信託公司做安撫工作,除了表示歉意外沒有實質性的措施。
“現在河北融投沒有代償能力。”李莉引述河北融投負責人話稱,政府現在也有可能在努力解決河北融投違約的問題,但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具體的措施,哪怕是政府出來承諾解決大家的問題。
去年9月份,河北融投對外公佈了《河北融投擔保集團風險處置工作方案》稱,債務人要主動配合政府、金融機構和擔保集團的資産清查,按約還款,將違約還款的責任推向借款企業。
“這個方案把河北融投應該承擔的責任推給了地方政府和借款企業,認為他們是第一責任人,把責任撇乾淨了。”劉海洋説,從法律責任來説,河北融投融投應該是第一責任人,應該履行代償責任。
“基本上能關聯的部門我們都去過了,首先給省長、省委書記、主管副省長寫過信,去過省政府、省國資委、省信訪局、省工信委、省金融辦。這些地方去過,有的門不讓進,有的安排層級比較低的接待信訪人記錄記錄就可以了,然後沒有下文。”劉海洋説,現在河北省的態度就是“融投不履約、政府不兜底”。
債權人呼籲政府出面
“我個人做了大概十年左右的信託,一般情況下都是和政府進行合作。因為中小企業財務不太健全,需要政府在中間做擔保才能獲得資金。”劉海洋稱,很多地方政府融資都採取的是這種模式,具體來講就是政府出資組建擔保公司,再委託信託公司、基金公司發債,然後由擔保公司擔保將資金借給中小企業,如果借款企業違約,就由擔保公司代償,河北也採取的是這種模式。
在河北融投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的情況下,國內多家信託公司共設立了24款信託産品,在全國多地向上千名社會民眾募集約55億資金,陸續投入河北省。但在2015年年初河北省國資委宣佈河北融投由河北建設託管,暫停代償業務後,導致河北多家企業信用崩塌,資金鏈斷裂。
“我們選擇和河北融投合作主要是看中他們的政府背景,政府一般都有很高的信用,再説河北融投之前被國內知名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給予了AA+評級資質。”某基金公司該項目負責人陳華(化名)對央廣網財經記者説。
公開資料顯示,河北融投是河北融投控股的子公司,後者持有該公司40%的股份,其餘60%的股份由河北多家地方性國有企業持有。河北融投控股是河北省國資委的控股公司。
“公司當時也本著京津冀一體化這個背景,本著支援河北省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政府合作的。”陳華對記者表示,按照法律關係,河北融投現在應該出來履行代償責任,但政府卻出面暫停了河北融投的全部業務,作為河北融投的大股東,政府有責任出來解決這個問題。
據記者了解,河北融投所擔保的項目一端是成千上萬的投資者,一端是多家瀕臨破産的中小企業,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咫尺之遙。
劉海洋對記者透露,政府遲遲不出面解決問題金融機構可能要走法律程式。“河北融投事件涉及到上百家河北的中小企業,融投出事後,很多銀行已經從中小企業抽貸,如果我們再起訴的話,很多中小企業工廠就會被查封,這樣很多企業可能會倒閉,這是一個‘雙輸’的結果。”
國務院去年8月份發佈的《關於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業務較快增長、融資擔保費率保持較低水準,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在保戶數佔比五年內達到不低於60%的目標。
人民日報近日也發表專家文章稱,資本市場發展離不開“看得見的手”。比如市場出現異常波動可能引發區域性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時,政府就必須出手,履行職責,積極適度干預,幫助市場矯正失序行為,防範金融風險發生,防止市場出現嚴重動蕩甚至崩潰。
“實事求是的講,河北融投也解決了很多中小企業的問題,但現在突然出擔保危機可能會拖垮很多中小企業,很多企業已經被河北融投綁架了。”劉海洋説,這直接影響河北省經濟的發展,最大的危害在於今後可能很少有金融機構在河北投資。
多家金融結構在去年寫給河北省政府的公開信中呼籲:第一,河北融投必須承擔並履行連帶保證責任,至少必須對到期和違約的利息進行代償,以緩解民眾的恐慌情緒;第二,託管單位河北建投要對河北融投的到期債務重組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第三,時間要快。
“這些要求其實並不過分,金融市場最大的資産就是信用,如果河北省政府現在出面表態,就能解決很大的問題。”劉洋説,目前金融機構並不是一定要河北融投完全代償違約債務,只要求政府拿出解決問題的決心。
揭秘河北“融投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河北融投(原河北省國控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4月,由河北省國資委組織部分省屬大型國企出資組建的專業擔保機構。2011年4月28日,公司更名為河北融投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是河北省最大的擔保企業,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獲AA+評級資質的擔保機構,被業內推崇為“河北融投”模式。
一直以來,河北融投都有著強大的國資背景,得到政府信任背書的河北融投在擔保業務上做得風生水起。許多金融機構對於其“國字號”背景格外看重,也正因為如此,不斷消費政府信任背書的河北融投在風險把控上極為淡薄。
“河北融投的項目剛開始銷售的時候根本買不上,都需要托關係。”河北石家莊的一位投資者在接受網財經記者採訪時回憶,很多投資人都是托親戚關係或是找河北融投內部的人投資的。
據記者了解,河北融投擔保的項目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1%左右,剛開始的時候甚至超過15%。最關鍵的是,河北融投承諾保本保息,如果債務人發生違約,河北融投會全額代償本息。
“我們和很多地方政府性質的擔保平臺都合作過,但大部分的規模都沒有河北融投大。”在劉海洋看來,河北“融投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資金規模大、管理方式激進。
“很多當地政府名下的國企擔保公司,都是按照政府的管理方式來運作的,一年做的業務不是很多。河北融投是相對比較市場化,單從註冊資本金來看,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劉海洋説。
此外,和其他地方政府相比,河北省政府對河北融投的支援力度也是空前的。“河北融投的註冊資金是42億,但政府不是一次性付清的,政府當時承諾會對融投每年進行資金支援。”劉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