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穩定匯率將導致外儲枯竭説法不靠譜
- 發佈時間:2015-09-07 08:28:57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近日,市場關於中國央行為維穩匯率而導致外匯儲備大量流失的討論一時喧囂塵上,“投資者因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導致資本外流進一步加劇外儲下降”也成為部分境外機構慣用説辭。
這一説法卻遭到權威人士反對。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我國長期致力於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並不追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外儲減少為階段性現象”;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亦表示,一個有彈性、較為靈活的匯率機制,實際上是資本流入流出的穩定器。
維穩匯率導致外儲枯竭?
今日(9月7日),即將發佈的8月份中國外匯儲備數據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自8月11日中國央行對人民幣中間價調整而導致人民幣匯率出現短期明顯波動後,市場普遍預計,中國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在持續買入人民幣、拋售美元,導致外匯儲備不斷下降。
從數據來看,自新匯改以來,中國匯市成交額屢創新高——8月至今的日均成交額達280億美元,較7月日均179億美元明顯增加,而在6月日均成交不過119億美元。
對於曾經坐擁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目前外儲情況到底如何?意味著什麼?引發外資機構各種“猜測”。
近日,巴克萊銀行在報告中寫道,即便中國坐擁3.7萬億美元外儲,考慮到巨大的成本和風險,中國央行要想持續干預人民幣也將力不從心。該行預計,如果按照目前外匯儲備下降的速度,中國央行將在今年下半年流失14%的外匯儲備,並且由於中國央行要考慮外匯儲備下降以及流動性不平衡造成的成本,“眼下的維穩匯率政策不可能持續”。
法國興業銀行則估計稱,僅8月11日以來,中國拋售的外匯儲備就達1060億美元。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Group)給出的數字更為誇張。“估計中國央行僅在8月後兩周就出售了2000億美元的外儲。以現在的外儲消耗速度,到今年12月初,中國央行將不得不停止支援人民幣匯率,任由人民幣貶值。”
對於“中國外儲耗盡論”這一説法,引起業內強烈反對,《人民日報》海外版更是發表文章,斥其不靠譜。
《人民日報》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一國貨幣定價最終取決於該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國際競爭力,在中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新動力加速生成、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等背景下,人民幣不僅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長期看仍將是較強勢的貨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張煥波則表示,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在經濟“新常態”下亦各有特點,相較之下,部分外資機構對於中國外儲“耗盡”的觀點則未免有些誇張。
“一方面,美元加息、股市震蕩、國內經濟放緩等因素造成了短期人民幣匯率的寬幅波動,但這同樣是人民幣國際化加深之後的一種新常態,因此不必過於驚訝;另一方面,我國外匯儲備自身也有藏匯於民及多元化發展的內在需要,美元佔比下降,黃金、歐元等資産佔比升高不僅有利於我國外儲資産安全,還有利於我國與更多國家開展廣泛合作。”張煥波分析道。
不過,近一年來,中國外匯儲備確實出現下降趨勢。央行公佈數據顯示,7月末外匯儲備約為3.65萬億美元,比6月末下降425億美元。這是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三個月下降。此外,我國外儲連降4個季度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外儲餘額為3.69萬億美元,創2013年以來新低。
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姜超表示,雖然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但現階段維持較高的外儲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是有必要的。但是在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情況下,要穩定匯率就需要消耗外匯儲備。近期外匯市場每天成交量已升至400億美元左右,雖然無法準確地知道400億中有多少是和央行進行的交易,但貶值預期越強,央行所佔比重應該越大,對外匯儲備的消耗也越多。
對於這一擔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對記者表示,不必過於擔心。“既然匯率已經接近均衡,而且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支援匯率基本穩定,那麼經過短暫的貶值之後,未來一段時間更有可能的是雙向波動,就是説升值和貶值的機會是差不多的。”
外儲減少為階段性現象
從去年6月即將突破4萬億美元規模,到一年內下降3000多億美元,曾經強勁增長的外匯儲備近來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近日,管濤對本報記者表示,外匯儲備的下降,一部分是因為過去一年裏,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産折美元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但這並非真實的損失;另一部分是因為其間資本外流,外匯儲備(本金)的實際減少,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一季度間累計達1092億美元,同期外匯儲備(餘額)減少2632億美元。
對於未來外匯儲備的變化,管濤認為,從短期看,如果內外部市場環境繼續向於我國不利的方向發展,資本持續外流,外匯儲備有可能繼續減少;但如果內外部市場環境發生於我國有利的變化,也不排除國際資本重新回流我國,外匯儲備有可能恢復增長。
而從中長期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程度提高,央行基本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干預,則進出口順差必然對應著資本凈流出,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越多。
“因此,短期講外匯儲備上下震蕩,長期看外匯儲備振幅收斂將是新常態,外匯儲備減少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管濤強調稱,我國長期致力於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並不追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
對於市場普遍認為導致我國外匯儲備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資本外流,渣打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丁爽對表示,中國很大部分資金外流是國內企業為平倉美元空倉所致,並不等同於資本外逃。
“過去由於存款利率較高,人民幣又有單邊升值預期,許多國內企業都借入美元投資人民幣産品,進行套息交易。現在套息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到今年3月,中國企業的融資凈頭寸由負轉正,企業的匯率風險下降。”丁爽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