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匯率糾偏第三天:全球資産價格波動放緩

  • 發佈時間:2015-08-14 08: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經過連續兩天急速貶值之後,人民幣匯率13日有止跌企穩跡象,全球資産價格波動也明顯放緩。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央行匯率糾偏利好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的進程。

  央行吹風會“效應”明顯,不論是在岸市場還是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均出現反彈。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前兩日的匯率貶值或告一段落。8月13日,離岸美元/人民幣和在岸美元/人民幣雙雙呈現衝高回落跡象,尾盤在岸美元/人民幣收窄漲幅至6.4000附近,站上中間價水準上方,最低觸及6.3980。

  不少人士擔憂,此次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可能會打擊國際投資人對人民幣資産的信心,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的進程也會因此停滯下來。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吹風會上回答相關問題時明確表態,中國資本項目開放逐步實現、有序實現,這是中國的既定方針,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有一段就是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他説,過去五六年,我們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程度大大提高了,而這個提高又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這個開放是一個全方位的開放,這個開放意味著跨境資金流動用本幣、用外幣都非常方便了。過去幾年我們逐步使得企業、銀行借外債更加方便、更加有序;FDI、ODI兩方面都大大簡化;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面投資主體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債券市場方便多了;最近外國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可以在中國市場上購買債券,可以進行衍生品交易,可以對衝。

  他強調:“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日程是依照中國自己定的日程表向前穩步推進的,不是説遇到一點波動或者説遇到一點外邊發生的事情就可以輕易改變的。這方面我們是有定力的,我們會按照自己定的日程表穩步有序地實現。”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儘管貶值短期內可能引發資金外逃,但消除匯率扭曲從長期看將更有助於增強人民幣的吸引力。中金固收團隊發佈分析報告稱,市場的貶值預期一直無法消除,這種憂慮實際上導致境外機構一直不太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産,害怕持有後未來的貶值導致損失。央行的主動性貶值其實有利於消除相當一部分貶值預期,降低了市場對未來進一步貶值的預期。這樣可能使得境外機構對人民幣資産的信心在未來一段時間逐步增強。

  中信建投宏觀團隊分析認為,“出其不意的快貶是央行下的一手好棋,減少外逃資金的反應時間、加大外逃的成本;如果一次性貶值到位,下半年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將大為降低,利於下半年人民幣幣值穩定的預期。”

  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12日則撰文稱,爭取SDR談判也需要穩定的匯率與金融市場。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在為今年人民幣SDR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包括此次完善匯率機制,此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等等,而上述努力也得到了國際機構的認可。如今在最後關鍵時刻,更要對此保持重視,避免因匯率大幅波動,金融市場動蕩而錯失良機。

  呼聲 中外投行降準預期強烈

  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央行未來旨在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舉措可能帶來的國內流動性收緊,市場對於近期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非常強烈。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此次匯改之後,央行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通過設定中間價來行政調控匯率的能力。未來,資本流出與人民幣貶值相互加強的惡性迴圈有可能産生,失去了中間價調控手段的央行要想防控這種風險,只能在外匯市場上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穩定匯率。但是,這種方式事實上是在從金融市場抽走流動性,會給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流動性緊縮效應。為了對衝這種不利於經濟增長穩定的影響,央行勢必需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準等方式給金融市場補充流動性。其中,降準的效果又最為直接。因此,在新匯改之後,國內降準的概率會大為上升。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則認為,人民幣貶值將加劇資金流出,從央行的角度,為了防止外匯熱錢持續流出降低外匯儲備、增加貶值壓力,央行會在利率政策上受到約束。未來的貨幣政策或將轉向貶值加降準組合。目前準備金率仍位於18%左右的歷史高位,因而可以繼續下調來對衝貶值導致的資金流出,短期國內流動性憂慮不大。但如果未來外匯儲備及外匯佔款下降過快,而央行對衝不及時,則會對流動性造成階段性衝擊。

  國際投行也普遍抱有此種預期。野村證券預計,中國央行預計會在8月降準,並進一步強調指出,中國央行今年還可能再度降息25個基點,降準50個基點。摩根大通則預計,下半年中國還將有新一輪降息(或將於三季度進行)和兩輪降準出臺,並將輔以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和中期借貸便利等定向量化措施。

  高盛高華12日發佈報告稱,製造業PMI和貿易等最新數據顯示實體活動增速在6月份之後已經開始再次走弱可能意味著,貨幣政策放鬆可能傾向於降準和非常規放鬆的形式。

  企穩 全球資産價格波動放緩

  人民幣中間價的連續暴跌,引發了全球範圍內資産價格的劇烈波動,全球股市、匯市、債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均受到波及。不過,種種跡象顯示,隨著中國央行穩定匯率市場的表態,這種波動正在放緩。

  截至北京時間8月13日10:30,在外匯市場,美元指數持穩于日高96.71附近。在大宗商品市場,黃金白銀均未出現第三次上漲,多次連陽的勢頭開始緩解。亞太股市收盤則多數收漲,截至收盤,日經225指數漲0.99%。南韓綜合指數漲0.4%。台灣加權指數漲0.34%。澳大利亞標準普爾200指數漲0.11%。紐西蘭NZSE50指數跌0.34%。歐洲股市週四(8月13日)早盤開盤走高,追隨亞洲股市和美國股市上漲。

  相對於此前全球市場經歷的大幅波動,在本輪人民幣貶值中,中國股市卻顯得“波瀾不驚”。在業內人士看來,人民幣貶值給各類資産價格帶來的壓力並非當前主導A股市場的核心因素,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仍然有進一步的寬鬆空間。廣發證券認為,人民幣如果進入貶值通道,由於近期國內基本面環境還在惡化、PPI也創了新低,因此可以期待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的寬鬆空間,流動性環境仍然會非常友好,再加上前期A股已經在“股災”中釋放了很多風險,因此對A股在短期仍然抱有信心。

  東北證券則認為,人民幣貶值對企業整體盈利的改善短期來看影響不大、更多是結構性的,長期來看取決於人民幣貶值的幅度以及持續性、其他競爭性國家相對應的匯率政策。人民幣貶值對估值的影響則更為複雜,由於A股的估值水準整體仍偏高,資金外流、資産價格的波動,對股票風險偏好形成制約;如果後續進一步貨幣寬鬆能夠跟進,即資金價格的回落對衝了風險偏好的制約,對估值形成正面作用。但是,考慮到目前的貨幣總量、美聯儲的加息預期,財政積極、貨幣穩健的特徵較難改變,因此,人民幣貶值對估值的影響呈現短期偏淡、長期中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