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平:綠色金融應走向可持續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4-27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當前我國環境形勢日益嚴峻,經濟發展亟待向綠色發展模式轉型。作為引導社會資本進行綠色投資的關鍵角色,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為此,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和綠色資本網將於2015年7月17-19日在北京召開“首屆中國綠色資本論壇”。論壇以“綠色資本,引領未來”為主題,旨在構建産業升級、綠色發展與社會資本融合發展的高端合作交流平臺。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就綠色金融進行專業解讀。
《經濟參考報》: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形勢的越發嚴峻和經濟轉型升級,綠色金融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詞彙,綠色金融究竟是什麼?它的市場潛力有多大?
楊再平:綠色金融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包含了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信貸等金融資源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結構、降低環境和社會風險提高服務水準等多方面內容。
綠色金融的市場發展潛力極大。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鼓勵和支援下,圍繞工業、建築和交通領域的節能減排,大氣、水和土壤的污染治理,碳交易等領域已産生了大批項目,融資需求迫切。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估計,2015年到2020年,中國綠色發展的相應投資需求大約為每年2.9萬億人民幣,總計17.4萬億人民幣。而根據我國的財政狀況,85%的綠色投資要依靠社會資本,而綠色金融體系將是引導社會資本進行綠色投資的關鍵。
《經濟參考報》: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在銀行業方面的發展情況如何?
楊再平: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估計,2012年,中國的綠色投資規模大約為12614億元人民幣,通過市場實現的融資規模大約為11258億元人民幣,2008年這個數字是4380億元。
目前國內銀行已經基本搭建了綠色金融體系框架,針對綠色信貸的特點,在逐步豐富對綠色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手段。同時,圍繞綠色金融不斷加強産品創新,實現銀企雙贏的目的。例如中國銀行業協會在2014年牽頭成立了綠色信貸業務專業委員會,銀監會已陸續出臺《綠色信貸指引》和《能效信貸指引》,鼓勵各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各銀行也都在努力進行綠色金融的制度制定和産品開發工作。
《經濟參考報》:在您看來,目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處於什麼階段?面臨哪些挑戰?
楊再平:總的來説,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其發展仍存在不少挑戰。
首先,關於綠色金融,還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加大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例如,針對綠色金融項目的貸款額度內降低存款準備金要求,發行綠色金融專項債券、研究環境稅、環境污染責任險等環境經濟政策等,對綠色産業和産品實行貼息或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引導信貸資金支援綠色經濟項目。其次,環保資訊共用機制還待完善,環保違規企業資訊發佈納入銀行徵信系統等方面工作還沒有充分實現。綠色信貸的評價體系尚待建立,銀監會正醞釀製定一套針對綠色金融的評分評級辦法。第三,相關激勵和懲罰機制還有所缺失,個別地方還存在“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最後,綠色金融的概念和定義不清,缺少綠色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政府和市場機構之間的利益和行動分歧限制了綠色金融的發展。
《經濟參考報》:您剛剛説,我國綠色産業年均投資需求為2.9萬億元人民幣,這筆資金從哪來?
楊再平:資金不是大問題。首先,綠色信貸是資金來源的主要部分,節能減排目標首先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優先支援;其次,綠色金融不僅包含銀行信貸的直接融資工具,還應該包含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一批債務融資工具;第三,通過基金公司、交易所、新三板等開展的股權類融資也是綠色金融的融資來源;最後,融資租賃公司和大型集團企業的財務公司也是綠色金融來源的重要補充。
《經濟參考報》:未來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如何推動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楊再平:關於未來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可以總結為三句話,效益性原則是目標,審慎性原則是前提,可持續原則是保證。綠色金融最終走向可持續發展,金融機構不再是單純的尋求最高投資回報率,而是追求可持續的回報率。
具體來説,我建議從五個方面著手建立綠色金融體系:一是推動綠色金融立法,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實施細則,明確並加大環境污染者的法律責任,強化有關責任部門的執法權力,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二是加強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第三方機構的協調合作。建立穩定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充分借用社會監督、社會評估的力量。三是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支援體系。貨幣政策以及銀行、證券、保險的監管政策要與發展綠色金融相協調。四是加快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環境成本資訊系統和綠色評級體系,為決策者和全社會投資者提供依據。五是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引導作用。建立國家級“綠色金融專項基金”,在政策性銀行內部應設立專門的綠色金融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