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經濟新常態面臨六大新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2-05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編者按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會帶來深刻的變化,既帶來新挑戰,也孕育著新機遇。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把握機遇。而把握機遇的前提就是要先認識到機遇。那麼,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將面臨哪些新機遇?我們邀請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對此進行了詳細回答。
“新常態”關鍵在“新”。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有兩個重要變化。第一,經濟增長速度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第二,産業鏈和價值鏈將從低端轉向中高端。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中國經濟要實現“雙中高”,必須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開啟“雙引擎”。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民智民力。二是要改造傳統引擎。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面臨4個方面的陣痛:首先,鋼鐵、水泥、造船電解鋁等製造業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製造業要“去産能化”;其次,地方政府負債率較高,金融要“去杠桿化”;再次,房地産調整陣痛;最後是環境的要求,環境要“去污染化”。經濟轉型中的四大陣痛決定了我國正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同時,也將迎來更多新機遇,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將面臨六大新機遇。
第一是人口城鎮化。人口城鎮化進程將創造巨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加速消費升級。2014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城鎮化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優化和城市群的建設。近年來,我國城市群的規劃和建設急劇升溫。據統計,我國現有城市群總數已超過30個,預計未來5到10年內,我國城市群將涵蓋全國815個城市中的606個,人口和經濟規模分別佔到城市總量的82%和92%。如今我國重點實施的三大戰略包括“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些都與城市群的建設發展緊密相連。城市群今後將成為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和主平臺,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有活力和潛力的核心增長極,更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從這個角度上説,未來的競爭不僅是産業的競爭,更是城市群的競爭。
第二是經濟服務化。消費升級將創造公共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生産性服務的巨大發展空間。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我國服務業佔比將大幅上升,社會結構和産業結構都將發生巨大變化。經濟服務化的新常態將為企業帶來豐富的發展機遇。應努力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關注養老、醫療、衛生、旅遊、文化、物流業、網際網路相關産業等領域的新發展、新動態。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合力,提高民間投資參與的範圍和比重,共同提高經濟發展效率與品質。
第三是發展低碳化。資源環境瓶頸壓力加劇、新興産業勃發、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都將創造綠色低碳經濟機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2013年,國務院發佈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也出臺在即,將集中力量打好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綠色經濟發展將帶動數以幾萬億元計的“治大氣”、“治水”、“治土”的投資,為企業帶來更多商機。
第四是産業高端化。産業結構的水準要從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對衝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今後,我國應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同時,加快傳統産業優化升級。産業結構調整的根本出路是創新,要通過創新使我國企業從價值鏈和産業鏈的低端走向中高端,這涉及到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通過營造“實業能致富,創新致大富”的環境,培育“寬容失敗、鼓勵冒險、相容並包”的創新創業文化,推動合作創新和發展平臺經濟,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
第五是社會資訊化。社會資訊化是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突破發展瓶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能降耗減排,提升産業競爭力、産品競爭力的關鍵,是新常態下的一個新引擎。資訊化可以從兩個視角來考察:一是産業的資訊化,用資訊技術來改造傳統産業的生産、經營模式;二是資訊産業化。今後,網際網路將改變城市、企業、金融等諸多領域。新的産業革命的特點是“網際網路+X”。比如“網際網路+金融”,等於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製造業”,德國人稱其為“工業4.0”,這將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網際網路+城市資訊化”,等於智慧城市。目前,智慧城市呈現出爆髮式增長的態勢,這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第六是經營國際化。商務部統計顯示,過去的一年,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在1400億美元左右,約高出中國利用外資20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當前,中國國際化戰略轉型需要實現從産品國際化走向企業國際化,從商品輸出大國走向資本輸出大國,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所有”,從出口導向轉向投資立國,從大多數産品貼牌生産轉向品牌創新,從低層次國際分工戰略走向高層次國際運營戰略,從世界工廠“打工者”向全球資源“整合者”轉變。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機遇與挑戰並存,要全面系統來總結如何打造新引擎和改造舊引擎。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是實現産業升級,以創新驅動引領新常態。以創新驅動引領新常態需要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雙輪驅動”,創新與創業一體運作,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雙手”推進,創造新引擎和改造舊引擎並重。當前中國的改革正在引領新一輪的創業創新浪潮,這將是中國經濟重要的發展機遇。新一輪創業浪潮有四大動力:一是簡政放權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與成本,推動新的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二是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帶動産品服務、商業模式與管理機制的創新;第三是中關村、張江、東湖等高新區與科技園區作為集聚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引領新一輪聚合創業浪潮;第四是當前出現的並購熱刺激“職業創業人”崛起。新一輪創業浪潮有四大主體:一是金融危機催發海歸潮推動創業;二是精英離職引發創業浪潮,現在不僅有官員“下海”,也有大量的科技人員“下海”,有很多人離開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成立新的公司,形成一種“裂變”;三是返鄉農民工掀起新的草根創業浪潮;四是大學生創業潮。這些都將有利於實現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辜勝阻 作者係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