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定位我國經濟發展大邏輯

  • 發佈時間:2014-12-12 17:39: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劉錚)“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1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新常態定位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大邏輯”的提法引人注目。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對來年經濟工作作出部署,但這樣從理論和哲理層面對形勢進行判斷和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更多融入了邏輯思維和方法論,更加重視理論上的完整性和邏輯上的自洽性。新常態是我們認清當前經濟形勢、搞好經濟工作的邏輯起點和現實條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

  一桿秤要準確,就必須找準定盤星(零刻度)。宏觀決策要正確,就必須找準邏輯起點。對中國經濟當前所處階段的判斷,是制定正確宏觀經濟政策的基礎和前提。

  經過改革開放35年的飛速前進,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雖然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戰略機遇期沒有改變,但確實進入了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再追求高速度、依賴強刺激,顯然不合時宜,還會耽誤未來發展機遇。

  “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産能力和産業組織方式、生産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九個方面進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明確判斷。

  經濟新常態的具體特徵是什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權威闡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認識到新常態,就不會因為當前經濟增速回落、風險抬頭、企業生産經營困難而驚慌失措乃至喪失信心,從而能夠積極調整心態、採取措施,逐步適應新常態。然而,僅僅適應新常態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引領新常態。

  “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突出戰略性。新常態是個動態過程,我們不僅要認識、適應,而且最終要引領。也就是説,要在注意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夯實中長期發展基礎、增添未來發展新動力。”王軍認為。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內生動力不足、下行壓力較大等突出問題。在採取措施穩增長、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潛力,增添新的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二是創新要實,三是政策要寬。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分析闡述經濟發展新常態後提出八個“更加注重”中,有三個更加注重與創新驅動有關,分別是:更加注重加強産權和智慧財産權保護,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

  在勞動力成本低廉優勢逐步消失、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創新驅動能為中國這樣的大國發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斷動力。

  放眼環球,美國正在積極推動再工業化,歐洲正在大力推進“工業4.0”,全球新一輪産業革命浪潮風起雲湧。中國如果再走過去發展的老路,不僅無法走出産能嚴重過剩的制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非但不會縮小,反而會擴大。

  “新常態,意味著我們要與舊有發展模式告別,要求我們要加快打造新的驅動力量。以創新驅動推動結構調整,才能引領新常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