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降準釋放流動性 有效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 發佈時間:2015-02-05 07:23: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昨日(2月4日)是農曆立春,央行決定降準給低迷的宏觀經濟注入一絲活力。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援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額外降準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準4個百分點。

  央行為何此時選擇降準?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告訴記者,實體經濟低迷是央行降準的主要原因,不應忽視1月中國製造業PMI回落至49.8,兩年來首次低於榮枯線。他認為降準對於緩解實體企業融資貴將有實際效用。

  降準的直接原因

  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目前都在執行寬鬆貨幣政策,澳洲央行近日宣佈下調隔夜拆款利率25個基點至2.25%。

  此前,已有包括歐洲央行、丹麥、瑞士、加拿大、俄羅斯及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相繼調降利率。而中國貨幣政策走向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幾乎所有機構都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要大於2014年,而央行肯定會在降息和降準上有所作為。

  但也有觀點認為,因為今年1月份實體經濟數據走勢不太具有指示性,再加上2月份會受到春節因素干擾,能夠真實反映今年經濟運作狀況的數據要從3月份開始。

  袁鋼明分析説,去年實體經濟運作的艱難程度可能要大於數字上所體現出的內容,固定資産投資呈現持續向下態勢,再下了一個臺階,工業增加值也從接近兩位數的增長區間,一度斷崖式下跌至7%之下。

  他還提醒記者要格外關注鐵路貨運量和發電量數據,因為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格外看重的兩個指標。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受相關産業增長放緩,大宗物資貨源不足等因素影響,2014年全國鐵路運量總體下降,累計完成貨運量38.1億噸,同比下降3.9%。其中前三個季度分別下降3.5%、1.5%和2.5%,四季度下降7.8%,降幅有所擴大。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儘管用電量仍然維持了增長,但這一增速比2013年用電量增速下降3.7個百分點。

  袁鋼明説,這兩個指標都反映出實體經濟運作不旺,同比下降幅度都很大,如果説發電量同比增速下降有節能減排等原因,鐵路貨運量下降更直觀顯示出經濟活力不夠。

  1月官方PMI回落0.3點至49.8,低於市場預期,自2012年9月以來首次跌至榮枯線以下,且構成指數的5個分項指標環比全面惡化,反映製造業企業整體收縮,經濟仍在探底過程中。

  袁鋼明説,這應該是央行降準的直接原因,PMI並不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指數,一旦指數跌至榮枯線下,就説明接受問卷調查的企業對未來的經營是持悲觀態度的,宏觀調控應當有所應對。

  摩根大通亞大區副主席李晶告訴記者,今年中國經濟在轉型中,是新週期的開始,將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2015年中國經濟速度可能放緩到7.2%,政府需要出臺新的貨幣政策拉動經濟。

  貨幣政策會轉向嗎

  央行降準能有多大效果?央行降準會釋放一個怎樣的信號?自去年年中以來,這兩個問題就一直被機構和學者探討。

  澳新銀行不久前一份報告稱,CPI的快速去通脹化和PPI通縮的加劇將對中國的貨幣政策産生較大影響,若國際油價持續下跌,今年CPI漲幅可能低至1.5%以下,貨幣政策需要進一步放鬆。預計2015年中國需要降準三次,每次降準50個基點,或者推出類似的政策。

  但一位接近決策層的官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工業品通縮時間已經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但這與我國經濟轉型和産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密不可分,是化解産能過剩必須經過的陣痛,並非直接由貨幣因素所致。

  他同時表示,一旦中國經濟被拋進所謂“通縮説”的爭議中,所對應而來的便是中國經濟是否需要大規模貨幣放水,這不利於經濟轉型,也會給改革帶來阻力。

  業內普遍認為,去年央行始終沒有進行存準率普降操作的重要原因就是怕給外界傳遞錯誤的信號。

  但袁鋼明説,目前央行不必擔憂降準會産生貨幣政策的轉向,因為現在的資金面確實是過緊了,去年最後一個月M2的增速下降到近幾年的低點就是一個證明。

  對於降準的作用,袁鋼明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由於貨幣資金吃緊,很多中長期項目佔用了大量貸款,不少實體企業融資成本高企,而降準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流動性釋放,將有效降低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

  穩增長作為今年經濟運作首要任務,年初就鼓聲頗急。國家發改委半個月內批復了11個基建項目,總投資逾1100億元。而地方層面,各省在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對當地經濟穩增長進行佈局,謀求擴大有效投資,並確定將推出一批重大基建項目。

  海通證券報告説,目前主要通過基建來對衝地産投資的下滑,最近兩個月基建項目審批進度和信貸投放都有所加快,托底效果可能會在3、4月的開工季顯現,這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寬鬆提供資金支援。

  展望全年經濟走勢和宏觀調控節奏,李晶表示,雖然增速放緩,但依然會平穩增長,整個貨幣政策還是比較審慎的,今年全年可能會降息一次,降準兩次,另外會有定向工具調控經濟,今年7%的增長趨勢還是可以保持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