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林毅夫:為什麼我建議增長目標下調至7%-7.5%

  • 發佈時間:2014-10-23 15:49: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林毅夫:為什麼我建議增長目標下調至7%-7.5%

  《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新一版出版座談會現場,右起張軍史正富周其仁、陳昕、周八駿、林毅夫蔡昉、李周、華生

  【國家統計局2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增長進一步放緩至7.3%,從2010年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不斷放緩。世界銀行集團的常務副行長英卓華則為中國開出了“消費”藥方。一向樂觀的林毅夫還堅持他的20年8%增長潛力的預測嗎?為什麼上月林毅夫建議將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7.5%?在近日的上海滴水湖會議上,林毅夫就這些熱點經濟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10月11日的滴水湖會議是世紀出版集團,專門為林毅夫、蔡昉、李週三人20年前的著作《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召開的新一版出版座談會。華生、張軍、史正富、周其仁、韋森黃益平、潘英麗等數十位知名經濟學家出席,評議《中國的奇跡》的成就與不足,並就中國經濟減速,以及中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熱點議題展開討論。】

  中國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連續十八個季度的增長減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續長達四年多的增長減速是不曾有過的。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發展的前景有很多憂慮。尤其在國外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是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內部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內因要解決起來相當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結構性改革,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難推行。

  按照這種判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繼續下滑,導致的結果可能會使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矛盾總爆發,從而認為中國經濟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但對中國的前景非常憂慮的人還是不少。

  中國常講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持續的經濟增速的下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增速下滑是體制落後造成的?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拿發達國家的標準來看,一定有體制的落後性。中國還是一個轉型中國家,必然也有體制的扭曲性,這兩點都不能不承認。從標準的理論來看,體制的落後性和制度的扭曲性也必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是重要的問題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不是真的就是這些體制機制的內因造成的?如果真是內因造成的,改起來很難,可能會像悲觀論者認為的,崩潰難於避免。

  如果不是內因,即使能改,要不是對症下藥,忽視了問題的真正原因,採取的措施對解決造成經濟下滑的原因沒幫助,還可能惡化了經濟速度的下滑。所以,雖然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討論,還是有必要正本清源把它弄清楚。

  我前面談到,我並不否認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週期性的原因造成。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

  最明顯的理由是:我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10.4%,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同一個時間裏,印度呢?2010年10.1%,2011年7.1%,2012年變成5.3%,2013年只剩下4.9%,和我們一樣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們還厲害,總不能説因為中國的體制機制問題造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連帶把印度也往下拉?

  再來看,同樣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2010年是7.5%的增長速度,2011年接近崩盤了,2.7%。2012年完全崩盤,只有0.9%的增長,2013年才恢復到2.2%。增長的態勢和我們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我們嚴重,同樣不能説因為我們的體制機製造成中國下滑,把巴西往下拉得更厲害。

  新興市場經濟體有這樣、那樣的體制、機制問題,一些高收入、高表現經濟體,像南韓,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6.3%,2011年3.7%,2012年只有2%的增長,2013年恢復一點,不過是2.8%。既然是高收入經濟體,照理説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非常少,但是表現情形跟我們完全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我們厲害。

  新加坡,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是現在亞洲地區唯一的每人平均收入超過美國的國家,也是二戰之後,少數幾個從中等收入進入到高收入並超過美國的國家之一。它在2010年增長速度是14.8%,2011年是5.0%,2012年是崩盤,1.3%。2013年恢復到3.7%。從這些高表現經濟體來看,它的發展態勢和我們一樣,而且下降幅度比我們厲害。

  全球經濟下滑是共同外因

  唯一能夠真正解釋這些國家2010年以後的增長表現的,一定是有共同的外因。只要我們冷靜思考,也不難理解。

  原因正在於,發達國家自2008年的國際經濟危機發生之後,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復蘇,美國是這樣,歐洲更是這樣,日本則從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後一直很疲軟,2012年實行了安倍經濟學,但實際上到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實體經濟的增長也沒有恢復過來。這些高收入經濟體的經濟總量佔世界GDP將近50%。前面提到的這些中等發達國家、高表現國家,出口都相當重要,以致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這一駕跑慢了。

  第二駕馬車是投資,所有的國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都採用了積極的財政擴張政策去支援投資。那些項目經過四五年,普遍建成了。如果沒有新的項目進來,外部環境又不好,投資增長率一定下滑,第二駕馬車也跑慢了。

  第三駕馬車是消費,中國的消費在所有國家中還是最強勁的,所以我們維持了7%以上的增長速度,表現得比它們要好。它們的消費增長都比我們慢,所以下滑得比我們多。

  為什麼我堅持20年8%的增長潛力?

  既然增長減速是外因引起的,我們怎麼應對?這涉及對未來增長潛力的判斷,以及未來經濟增長的目標和實際可動員的條件而定。

  潛在增長力,我們早上談了一些,為什麼對潛在增長力的普遍看法比我的看法要低了不少?主要的悲觀論點是中國連續35年9.8%的增長,在人類經濟史上不曾有過。其他高速增長的經濟體,包括東亞奇跡那些,通常是20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都降到7%以下,認為我國已經高速增長35年了,不可能不掉到7%以下。

  另外一種看法,認為從二戰以後的歷史經驗,如果一個國家的每人平均收入按照1990年的購買力平價計算,達到1.1萬美元以後,經濟增長速度都降下來,德國、日本、亞洲四小龍都這樣,我國也不會例外。

  我不同意上述觀點,理由上午已經談了一些,主要是經濟要持續增長,一定是靠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勞動生産力不斷提高。發達國家的産業技術都在世界最前沿,技術創新、産業升級都必須靠自己發明,怎麼發明?發明的投入非常大,風險非常高,所以,100多年來發達國家每人平均收入維持2%的增長,加上人口增長,不到一個百分點,經濟大約維持3%的增長。

  發展中國家有技術借鑒、引進、模倣、整合的可能性,所以在技術創新産業升級方面的成本和風險小多了。從一些表現好的國家來看,依賴後發優勢經濟增長可以達到7%,甚至更高。我們的潛力用了35年了,後發優勢還有多大?後發優勢還有多大不在於已經用了35年,也不在於絕對的收入水準,實際要看的是和發達國家的産業、技術的差距有多大。

  怎樣衡量一個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産業技術差距,我個人用一個不是很準確,但可以説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指標,就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

  我們知道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反映的是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率水準,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率水準反映的是平均的技術和平均的産業水準。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實際上反映了勞動生産率跟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就是平均技術、産業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這個差距越大,後發優勢的潛力越大。

  也就是基於這一個原因,我不同意用絕對收入水準來衡量增長潛力。同樣是按照1990年的購買力平價計算的1.1萬美元,德國是在1967、1968年達到的,那時候德國的每人平均收入已經是美國的65%;日本是1971年達到的,當時的每人平均收入是美國的60%;南韓、中國台灣等,是在90年代中達到的,當時的每人平均收入達到美國的50%左右。

  但是我們現在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按照2008年的最新數字,只有美國的21%,即使我們達到1.1萬美元時也達不到美國的30%。同樣的絕對收入水準,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和前面講的高速增長的國家比要大多了,這就代表我們的後發優勢大多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