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王勇:改革創新兩輪驅動激發實體經濟動能

  • 發佈時間:2014-09-18 10:13: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從剛剛公佈的8月份一系列經濟數據可以看出,二季度出現的短暫的經濟回升態勢並沒有在三季度的7、8月份得以延續,有些指標甚至已經跌回金融危機深重時水準。於是,一時間輿論的天空“愁雲密布”,很多專家學者都對當下的中國經濟深表憂慮。但筆者卻堅持認為,當前的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調結構、轉方式的“陣痛”期,這個時期,因實體經濟動能不足,引致各項經濟指標疲弱,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無需大驚小怪。不過,我們需要深刻認識到,激發實體經濟動能需改革和創新“兩輪驅動”。

  支撐傳統經濟增長的動能主要是依靠投資、消費和外貿進出口這“三駕馬車”。但從下述一系列數據表現來判斷,當前實體經濟層面還是明顯的存在著動能不足。9月12日,央行發佈《2014年8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8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19.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同時,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1-8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1.7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7843億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創2008年12月以來新低;2014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057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2014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9%,預期增長12.1%。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6%,貿易順差擴大28.7%。

  根據權威部門對當前經濟運作中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情況採用12個月累計滾動量的觀察發現:第一,截至8月份,社會融資總量12個月累計滾動值為16.5萬億,較6月底減少了1.2萬億,其中信貸12個月累計滾動值為9.8萬億,較6月底減少了2000億;非信貸融資12個月累計滾動值為6.7萬億,較6月底減少了近1萬億。第二,用貨運量、用電量和融資量等多項指標構建的經濟基本面指數,目前僅為歷史均值的60%,而用PMI等指標構建的經濟景氣指數,也略低於歷史均值。第三,剛剛公佈的8月份通脹數據也顯示,當前中國經濟正逐漸向趨冷的區間移動,消費物價指數(CPI)月環比折年率由一季度的5.3%大幅回落至2.2%,PPI月環比折年率更是由一季度的-0.2%降至-1.4%,表明當前根本不用擔心會存在通脹壓力,更表明拉動實體經濟的動能正在逐漸減弱,新興企業對未來市場活躍程度降低以及投資回報率減少的預期,投資意願不強,尤其是小微企業生産投資積極性下降,使貸款需求也在下降。

  而奇妙的是,就在拉動實體經濟的動能正在逐漸減弱、融資需求下降的當口,卻同時出現了一些經濟實體特別是小微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就形成了一種容易産生誤導的假像,似乎解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只有靠進一步放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進行所謂的“微刺激”甚至“強刺激”政策。但假如真的這樣做了,恰恰是開錯了藥方,對治理中國經濟下行無補,反而會造成通脹壓力。因為,從供給角度,總體來看,2014年以來中國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基本平穩,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穩定的貨幣環境。而鋻於目前池子裏貨幣已經很多,所以,經濟新常態下,不可能依靠增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從需求角度,那些受到産業政策限制的行業因資金鏈斷裂危機加劇,所以,對社會融資需求非常急迫;小微和三農基於多種原因更是社會融資的弱勢群體,是銀行業惜貸的對象,甚至有的地區的商業銀行已發生了對這些企業只收不貸甚至抽貸的現象。那麼,部分新興實體融資需求下降與另一部分産能過剩、小微和三農融資需求上升並存,就增加了現實經濟結構的矛盾與複雜性,而這種需求結構性扭曲,加上銀行願意對新興實體經濟放款而對部分産能過剩、小微和三農惜貸的供給結構性異化,致使信貸供求兩頭承壓,從而造成了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的萎縮。如此發展下去,最終會危及整個實體經濟,促使企業信用風險加劇,甚至資金鏈斷裂,銀行壞賬由此增加,從而形成惡性迴圈。

  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跳出傳統思維,用新的思維視野去思考和看待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激發實體經濟的動能,而這種新的動能就是改革與創新。因為,改革和創新是激發實體經濟動能的兩大動力引擎。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就能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和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實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為此,一要抓緊細化改革實施方案,包括財稅改革要將喚醒沉睡資金,加強預算管理,重構地方稅體系作為三大著力點;金融改革要堅定地推進利率、匯率的市場化,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工作,清理規範金融業準入限制,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國有企業改革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價格改革,完善能源産品、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投資體制改革應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公私合作模式和特許經營制度。

  實際上,當前2%左右的CPI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物價環境。所以,對上述改革,應儘快做到改革任務項目化,項目內容具體化,項目完成時效化,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全面落實。

  二要著力依靠創新發展“智慧”經濟。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致辭時指出,創新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話題,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經濟穩定復蘇要靠創新,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也要靠創新。下一步,在創新驅動發展中一定要充分體現企業的主體地位。讓企業緊隨産業政策走勢,抓住結構調整的機遇,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還要堅持需求導向和産業化方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可以説,在未來經濟新常態下,我們就是要對那些敢於創造、敢於改革和創新的企業點讚,因為只有它們才能引領整個行業轉型升級,並促進中國經濟走向強勁、平衡、可持續發展道路。(作者係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