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阿裏赴美直戳中國股市"痛點" 專家呼籲銳意改革

  • 發佈時間:2014-09-15 08: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潘清 趙曉輝  責任編輯:張恒

  如無意外,來自中國本土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將以“史上最大IPO”的身份,于美國當地時間9月19日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

  這是阿裏之幸,也是A股之痛。總市值已躋身全球資本市場前列,卻仍難免本土優質上市資源流失的尷尬,這無疑值得深刻反思。

  阿裏赴美上市背後的無奈

  絕大多數的中國百姓經由“萬能的淘寶”認識阿里巴巴。但今天,他們只能遙望阿裏在大洋彼岸登陸。

  阿里巴巴于美國時間本月8日在紐約啟動IPO路演。招股書顯示,其IPO擬發售3.2億股,最多融資243億美元,對應的估值高達1627億美元。這意味著阿裏有望成為美國,甚至全球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科技股IPO項目。

  14年前在杭州創立的阿里巴巴,15年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網際網路巨頭。一家以本土龐大客戶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網際網路企業,為何最終選擇在地球另一端上市?背後的曲折和無奈令人回味。

  現行證券法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公司法則將調整對象明確設定為“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而註冊于海外的阿里巴巴集團,不得不因其“外資企業”的身份與A股市場失之交臂。

  此外,為了保證管理層以少量資本實現對公司的控制,阿里巴巴集團採取了成熟市場較為普遍的二元制股權結構。這種同股不同權的合夥人架構,也為強調同股同權的中國股市所不容。

  優質上市資源流失成中國股市之“痛”

  對於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尷尬境況,中國股市並不陌生。

  過去的十幾年中,騰訊、百度、新浪、京東商城等大批本土新興技術類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海外上市。

  天鷹資本新近發佈的《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白皮書》顯示,2013年共有83家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完成IPO,合計融資接近1200億元。今年上半年,在A股重啟新股發行的背景下,仍有52家中國企業實現海外上市,融資總額超過600億元。

  而在有著“中國矽谷”之稱的北京中關村,截至2013年底共擁有230家上市公司。其逾2萬億元的總市值中,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貢獻過半。

  急切尋找優質投資標的的中國股市,為何錯失眾多擁有良好成長前景的本土企業?

  7年前,身為“海歸”的劉興勝博士在中科院支援下創辦炬光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鐳射光源的科研與生産。經歷了創業初期的摸索之後,已經擁有成熟産品和商業模式的炬光科技在繼續發展道路上遭遇資金瓶頸。

  “銀行融資成本高且需要抵押物,這對於輕資産的高科技企業而言‘高不可攀’。”劉興勝説,如果能夠公開發行上市,企業不僅能獲得高效的融資途徑,還可借助資本市場的溢價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然而,新股發行審核制下上市通道不暢的現狀,令劉興勝的夢想變得遙遙無期。

  “如果因為無休止的排隊錯過了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機遇期,那麼兩三年後,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會蕩然無存。”劉興勝無奈地説,如此拖下去,自己只能選擇海外上市,或乾脆把公司賣了。

  這不是劉興勝一個人的無奈。以著眼創新型企業的創業板為例,目前在審企業已經超過200家,多數企業審核時間在兩年以上,有些甚至長達四五年。據業內人士估算,按照目前的新股發行審核節奏,僅在審企業完成上市就需耗時兩至三年。

  事實上,除了無法忍受漫長的上市週期之外,還有大批擁有創新性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本土新興産業企業,因為在盈利性、股權結構、組織架構等方面不滿足現行發行上市條件,被A股“拒之門外”而最終選擇海外上市。

  優質本土上市資源的流失,已然成為中國股市難以言説的“痛”。

  A股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拘泥于‘同股同權’的原則和歷史財務數據的遴選標準,中國股市可能繼續錯失阿里巴巴這樣的優質企業。”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説。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8月1日舉行的例行發佈會上表示,支援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後到創業板上市。

  這無疑為眾多尚處於成長期的新興産業企業提供了想像空間。部分業界專家呼籲,借助證券法再度大修的契機,從股權結構、發行上市條件、激勵機制等方面放鬆管制,為新興産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更為寬鬆的制度環境。

  更深層次的包容或來自於新股發行核準制向註冊制的轉變。註冊制模式下,企業能否成功上市,真正交由市場決定。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股票發行制度,註冊制與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改革精髓高度契合。

  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展研究中心顧問周勤業説,要實現新股發行從審核制向註冊制的轉變,首先要建立完備的信用制度,即“賣者有責”前提下的“買者自負”。其次是通過完善做空機制實現較強的市場約束。此外,健全的責任追究機制、成熟的機構投資者、順暢的退市渠道,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雖然註冊制仍任重而道遠,但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已不可逆轉。人們有理由期待,未來的中國股市不再坐視優質上市資源的流失,更能迎來“海外遊子”們的欣然回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