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曝2015全年CPI指數 貨幣政策空間充足

  • 發佈時間:2016-01-11 08:53: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8日報道稱,1月9日公佈的12月和2015年全年CPI指數仍遠低於政府提出的上限值。在製造業繼續在疲軟的經濟形勢下掙扎之際,這使中國政府獲得了在今年繼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充足空間。

  警惕通縮風險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8日報道稱,1月9日公佈的12月和2015年全年CPI指數仍遠低於政府提出的上限值。在製造業繼續在疲軟的經濟形勢下掙扎之際,這使中國政府獲得了在今年繼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充足空間。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説:“通脹情況依然溫和。中國將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降低企業的借貸成本。”

  2015年全年CPI指數同比上漲1.4%,漲幅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遠低於中國政府將通脹率控制在3%以下的目標。2014年全年CPI指數同比上漲2.0%。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9日發表了題為《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僅上升1.6%》的報道,編譯如下:

  去年12月中國的通貨膨脹同比上升1.6%,而生産價格下跌超過預期。這凸顯了人們對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疲軟的持續憂慮。這種憂慮已經讓全球市場陷入慌亂。

  去年11月的消費價格漲幅為1.5%。儘管過去幾個月中通貨緊縮壓力已經緩解,但通貨緊縮依然讓人關切。

  中國國家統計局也報告説,生産價格指數同比下跌5.9%,同前一個月相比沒有變化。這再次説明,中國經濟減速對製造業造成了衝擊。

  國家統計局統計師余秋梅認為,導致上月消費價格指數略微上漲的原因是12月寒冷的天氣。寒冷的天氣推動生鮮農産品價格上升。12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了2.7%。余説,生産價格指數疲軟,這是因為石油、天然氣和精煉石油産品的價格出現了季度性下降。

  英國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的分析家説,消費價格指數這種漲幅將是一種“喘息”。他們預測,消費價格今年將進一步上漲,從而消除對通縮的擔憂。該公司在一個研究紀要中説:“今後幾個月中,有許多特別的趨勢會推高通貨膨脹水準。例如,房地産價格應該會繼續回升。”

  然而,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説,隨著今年經濟增長減速,通貨緊縮可能深化。他説:“國內投資和外部需求的疲軟已經讓通縮壓力更加惡化。現在,所有價格指標都顯示通縮風險在上升。”

  路透社1月9日報道稱,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説,12月的生産價格指數同比下跌了5.9%,這是該指數連續第46個月下跌。這顯示,隨著中國經濟冷卻,中國製造商面臨巨大壓力。

  德國商業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周浩寫道:“消費價格指數依然疲軟,生産價格指數繼續下跌。這些顯示,中國企業將不得不減少它們的債務,因為在很多行業,進一步的擴張只會導致更多損失。”

  美國《中國褐皮書》國際研究公司在其最近的調查中説,去年第四季度,中國企業的投入價格和銷售價格下跌到記錄新低。該調查説:“看來各個企業將頭一次遭遇真正有害的通縮。”

  其他一些經濟學家也發表了同樣意見。

  對中國來説,頑固通貨緊縮的風險將是一場噩夢。各種價格下跌將傷害經濟活力,中國急於避免陷入這樣一個陷阱。

  無須過分悲觀

  法新社1月8日報道稱,亞洲開發銀行行長中尾武彥今天説,儘管中國股市動蕩震驚了全球金融市場,但是中國經濟以及亞洲經濟今年不可能大幅減速。

  本週中國股市拋售再次讓人擔心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的走勢和對全球的衝擊。

  中尾武彥在馬尼拉對記者説:“我對中國沒有很悲觀的看法。”他表示,亞行堅持它對中國經濟今年增長6.7%的預測。這略低於它對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6.9%的預測。

  中尾武彥説,亞洲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來説,將增長6.0%,高於2015年5.8%的增速預測。

  他説,中國正在卓有成效地進行重要改革,比如使其經濟減少對投資的依賴,轉向更多地依賴國內消費需求。

  他還提及正在進行的國有企業改革、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和減少中國城鄉差距。

  他説:“還有推出刺激措施的空間。因為其財政實力雄厚,通貨膨脹減輕。”

  中尾武彥説,儘管滬市發生了動蕩,但是指數仍然比其2013年的最低點高大約1000點。

  他還表示,他認為人民幣貶值不是中國政府為了促進出口而有意為之。

  他説:“這次人民幣貶值不是人為干預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説恰恰相反。他們沒有干預,所以出現了嚴重貶值。”

  中尾武彥説,貨幣迅速貶值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競相效倣。

  他説:“已經有一些國家的貨幣貶值。不過,我認為這不是貨幣戰爭。”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7日報道稱,上證指數在過去一週出現大幅下挫,報道認為中國製造業正在萎縮,並令外界更加擔心中國經濟。

  然而,儘管中國經濟增長確實在放緩,但該國股市並不能反映其經濟的整體健康狀況。市場上可以交易的中國股票總價值僅相當於中國GDP的1/3左右(而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這一比例達到100%或100%以上)。大多數上市交易的股票來自於中國的製造業和建築業企業。的確,這些企業正處於困難時期。但中國的服務業、家庭收入和個人消費仍非常穩定。

  此外,儘管與2015年6月的高峰期相比,目前的上證指數已下跌近40%,但在經歷2015年上半年的股價大幅上漲後,它曾到達了這一峰值,部分原因在於政府提振了股市。因此,目前中國的主要股指水準大約相當於一年前的情況——與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水準不相上下。

資料圖片:中國人民幣。(圖片來源於網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