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外媒力挺中國經濟:不要再懷疑 中國經濟沒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9-01 15:53: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已經終結,但國外媒體質疑中國經濟的聲音仍然存在。對於這些大多是基於誤解甚至惡意的唱衰,一些明白事理的外媒也終於忍不住了。

  這不,美國《紐約時報》、《時代週刊》和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接連發文,力挺中國經濟説:不要再懷疑,中國經濟沒問題!

   別亂拉警報 中國經濟沒問題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稱,近期市場唱衰中國的聲音雖然大行其道,卻缺乏事實依據。中國正在經歷的其實是一場早該到來的股市調整,而不是什麼金融或經濟危機。

  尼古拉斯首先表示,唱衰中國的聲音缺乏事實依據。比如中國GDP增速將從7%大幅回落的猜測就缺少事實支撐。他認為,中國工資年增長率在10%左右,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達到近年來最好水準,中國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都在強勁增長。面對這樣的經濟畫面,很難説中國將走向硬著陸。

  此外,近年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直是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隨著每人平均收入達到一定水準,娛樂、旅遊和其他服務在中國人消費支出的佔比越來越高。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的情況可能持續下去。

  針對唱衰者對中國經濟數據的質疑(GDP強勁而中國工業部門的疲軟,發電量增長率極度緩慢),尼古拉斯表示,與鋼鐵等重工業相比,娛樂業不是能源密集型産業,因此隨著經濟結構發生變化,電力需求出現大幅下降。簡單地把發電量增長視作中國經濟總體擴張的風向標,就好比盯著後視鏡往前開車。

  那些中國負債過度將導致中國面臨金融危機的“危言”,尼古拉斯覺得更加站不住腳。尼古拉斯指出,經過本月初為期兩天的溫和下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連續八個交易日幾乎沒有波動;資本外流保持著溫和且非常可持續的速度;銀行流動性依然強勁,現在完全看不到任何金融危機的兆頭。

  尼古拉斯總結稱,中國正在經歷的其實是一場早該到來的股市調整,而不是什麼金融或經濟危機。即使看空中國股市,也絕不應看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事實上,股市調整意味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來説,它可能是個利好消息。

  不要搞錯,“中國十年”才剛開始

  股市下跌、貨幣貶值、經濟疲軟在這個夏天成了有關中國經濟的“頭條”,然而美國《時代週刊》文章認為屬於“中國的十年”已經開始,中國影響力的崛起勢不可擋。

  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佈雷默表示,首先從經濟來看,儘管GDP增速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速依然十分具有優勢。

  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4年中國佔全球GDP比例為16.32%,已經超過了美國的16.14%。而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報告也顯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2014年經濟規模為17.4萬億美元,中國則為17.6萬億美元。按照IMF的最新估計,中國在2019年的PPP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1.2倍。

  而中國的進出口,雖然短期出現明顯下滑,但從一個發展的眼光來看,向好的趨勢並沒有終結。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進出口僅佔到全球貿易的3%,2014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10%。在這十多年間,進出口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馬平川。

  佈雷默進一步指出,雖然近期資本外流等狀況較為明顯,但是中國過去數十年間積累的外匯儲備十分豐厚。最新資料顯示,在連續數月流出的情況下,中國外儲規模依然接近3.7萬億美元,仍舊是全球最大。

  此外,政治穩定同樣是佈雷默看好中國的因素之一。佈雷默認為習近平主席的反腐大動作和其他一系列行動都將重塑市場信心,改革之路開弓沒有回頭箭。

  第三個令佈雷默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的理由則是中國過去二十年的“走出去”戰略。資料顯示,和2008年的70億美元相比,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規模在2013年已經飆升到了260億美元。在拉丁美洲,未來中國將投資2500億美元。這一切在佈雷默看來不僅將幫助中國獲得發展所迫切需要的自然資源,也將增強中國的影響力。

  亞投行的建立則預示著中國構建全球新金融體系的決心。雖然美國及其“盟友”並未加入亞投行,但亞投行成員國依然達到了57個國家,並覆蓋了大多數主要經濟體。

  文章總結,無論如何,中國力量的增強正在構建世界新格局。

  “黑色星期一”不能讓中國揹黑鍋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刊文指出,“黑色星期一”和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固然與中國股市波動和人民幣貶值有關係,但在更加宏觀的層面,應該歸因于西方2008年後應對次貸危機的措施不當。這些措施非但未能奠定堅實的復蘇基礎,反而使經濟和市場持續過度依賴債務膨脹和貨幣刺激,而靠著印鈔和負利率吹起來的資産價格泡沫最終要破滅。

  文章説,2008年的次貸危機,完全由由西方經濟體“獨立出品”。這一次,是歐美合理金融監管的缺失——尤其是美國和英國——最終釀成了全球市場跳水的苦酒。那次危機以來,西方世界儘管進行了力度驚人的貨幣和財政刺激,卻依然未能奠定可持續的、堅實的復蘇基礎,這才是全球經濟今日如此低迷的根本原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