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中國救市有利穩定金融經濟 未來更成熟

  • 發佈時間:2015-07-10 14:03:06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股市大跌為什麼並不意味著中國末日”, 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的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8日在美國Slate新聞網站撰文説,耶魯大學歷史學家史景遷有個著名論斷,那就是自馬可·波羅時代以來,西方一直用觀察自己的鏡頭去觀察中國。近期全球市場因中國股市暴跌而恐慌,這是因為西方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仍沒有變。中國資本市場和經濟活動之間的聯繫與美國並不一樣。中國已經認識到大額舉債增長的危險,並在嘗試減輕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債務。這實際是當前實體經濟增長放緩的一個重要原因。與西方媒體渲染的不同,中國並不會成為下一個日本或希臘。

  在分析人士看來,外界的擔心進一步印證了中國此次救市的必要。澳大利亞《時代報》9日稱,中國政府試圖挽救投資者,以避免波及更大範圍的經濟。一大關切是市場下滑將産生負面“財富效應”,在北京期待消費彌補投資下滑,實現7%的增長目標之際影響消費者情緒。政府救市並不新鮮,美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出手救援銀行以及歐洲各經濟體的支援措施都是明顯的例子。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當前政府採取果斷措施強力救市是十分必要的。週二,中國股市大跌所引起的風險不僅在股市傳染,也已經在債券市場與外匯市場開始傳染,並且在境外的金融市場,特別是香港金融市場傳染。如果不果斷出手,金融體系的風險會進一步惡化成經濟的系統風險。政府果斷出手穩定股市,有利於穩定金融市場,穩定經濟。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幾十年來,第一次面臨如此複雜的局面。201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有了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做空工具;另外QFII、滬港通的出現,國際投資者也越來越多參與到國內資本市場。這些都是以往沒有的。”徐淩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中國資本市場這幾年面臨著全新的市場形勢,如何管制市場風險對於管理者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未來中國可能面臨更為複雜的市場和國內外局勢,有了這些經驗,我們未來會更加理性和成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