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股市能終結散戶時代嗎?

  • 發佈時間:2015-02-10 02:31:3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股市觀察

  目前的A股市場還是一個散戶佔據著絕對人數優勢的市場。基於中國股市的長遠發展考慮,中國股市需要讓中小投資者把根留住,而不是讓散戶從股市走開。也正因如此,股市管理層有必要對近年來的各種創新業務加以反思。

  2月9日,上證50ETF期權正式推出,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股票期權時代的到來。由於股票期權的高門檻設置,加之股票期權潛在的高風險,因此,股票期權又是一個中小投資者不宜的品種。難怪有輿論因此認為,股票期權將終結散戶時代。

  隨著近年來各種創新産品的出臺,市場已越來越對中小投資者説“不”。從股指期貨到融資融券再到股票期權,甚至包括滬港通業務,中小投資者都被拒之於大門之外。中小投資者在市場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

  不僅如此,中小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承擔的風險卻越來越大。一方面是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品質並無明顯改善,甚至將越來越差,包括以後還會允許虧損公司上市,投資者獲得投資回報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是一些創新業務帶來的好處中小投資者難以分享,但因此帶來的隱患投資者卻難以回避。比如,上證50ETF期權的推出,名義上可以活躍藍籌股,但實際上則是有可能加劇股指的震蕩,而這種震蕩是有可能帶給投資者以損失的。再如股指期貨,明顯會分流市場的做多力量,股指期貨推出後A股市場多年不振,股指期貨同樣難逃干系。

  隨著被拒之於各種創新産品的大門之外,中小投資者越發陷入弱勢的地位,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的不公平也越來越明顯。比如,同樣是面對“光大烏龍指事件”,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融券、做空股指期貨的方式來對衝風險,甚至借道于基金ETF來賣出股票,而當天買進股票的中小投資者卻只能束手就擒。

  事實上,正是基於中小投資者在股市裏的弱勢地位以及賺錢難,早在2011年12月1日,當時剛剛上任證監會主席不久的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忠告投資者: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為生的人群不宜炒股,建議他們更多考慮風險較低的投資和儲蓄工具。其言外之意就是中小投資者應該遠離A股市場。

  但問題是,從中國股市的長遠發展大業來説,A股市場真的能夠終結散戶時代,讓廣大中小投資者從股市走開嗎?顯然不能!因為目前的A股市場還是一個散戶佔據著絕對人數優勢的市場,有97%左右的投資者賬戶資金低於50萬元,其中不足10萬元的達到85%左右。而且在滬深股市每年的股票交易金額中,散戶的交易量佔到了80%以上。

  當然,不排除有人建言將中小投資者的資金交予基金來打理。實際上發展機構投資者也確實是中國股市所面臨的一項長期任務。但這有兩方面的難題無法解決,一是國內投資者更願意將資金留給自己來打理,這種習慣不是可以輕易改變的;二是國內基金的理財能力實在是令人不敢放心。特別是隨著公募基金經理們紛紛投奔私募,公募基金的理財能力更加讓人質疑。而私募基金又有高門檻的限制。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也是基於中國股市的長遠發展考慮,中國股市需要讓中小投資者把根留住,而不是讓散戶從股市走開。也正因如此,股市管理層有必要對近年來的各種創新業務加以反思。為什麼近年來推出的各種創新業務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中小投資者拒之於大門之外?為什麼各種創新業務都成了機構投資者的專利?為什麼就不能從服務於中小投資者的角度來進行産品創新與制度完善呢?中國股市為機構投資者服務而進行的各種創新業務的步子是該緩緩了。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