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俄媒:新絲路增新內容 中俄蒙經濟走廊提供助力

  • 發佈時間:2015-04-07 07: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外媒稱,中國的“新絲綢之路”構想中又增加了新的重要內容: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中蒙俄已就啟動三國經濟走廊建設達成共識。煙臺、台州、泉州等特色城市應,加大雙向投資和貿易合作,推動製造業升級發展,發揮“一帶一路”的經濟支撐單元作用

  4月6日外媒報道稱,中國的“新絲綢之路”構想中又增加了新的重要內容: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中蒙俄已就啟動三國經濟走廊建設達成共識。這樣一來,連通歐洲和中國的歐亞之路將會有兩條,一條經俄羅斯,一條經中亞。這已不再屬於經濟範疇,而是純粹的地緣政治。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4月3日報道,世界政治重心正從大西洋和西方向歐亞大陸和東方轉移。盎格魯-撒克遜的地緣政治家們一直擔心出現歐洲大陸-俄羅斯-亞洲軸心(即柏林-莫斯科-北京軸心)。如今美國離間俄歐關係,目的正是要阻止俄歐中結盟。俄羅斯在與美國爭奪歐洲之戰中暫時落敗,不得不轉向東方,而中國則將注意力轉向西線。

  “新絲綢之路”旨在連接中國和歐洲,一條路線經過中亞,第二條路線經過俄羅斯。王毅外長説得非常具體:中蒙俄經濟走廊將“橫跨亞歐大陸”,“把中方倡議的‘一帶一路’同蒙方的‘草原之路’倡議、俄方正在推進的跨歐亞大通道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這樣一來,“新絲綢之路”就有了三條路線:兩條陸上路線和一條海上路線。

  “新絲綢之路”戰略首先具有地緣政治意義,因此在三條路線中,中亞路線最為重要。這條路線從中國經中亞進入伊朗,再經伊拉克、敘利亞進入土耳其和歐洲。此外還將建設分支路線。這將意味著數千億美元的鉅額基建投資。但更重要的是,它將徹底改變沿線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一路上不會再有任何美軍基地。在中亞,俄羅斯和中國將成為經濟和政治穩定的擔保國。兩國在上合組織中就承擔著這種角色。未來通過與伊朗的協商,俄中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也將履行類似的職責。

  地緣政治環境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主要障礙。美國把大中東搞得亂七八糟:伊拉克和敘利亞戰火紛飛,阿富汗局勢易燃易爆。不過,推動“新絲綢之路”戰略恰恰可以成為實現和平的手段之一,雖然是之一,但其意義不容小覷。

  自中國領導人在2013年提出“新絲綢之路”構想以來,中國人一直在積極進行著準備工作。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希望參與進來。大家都清楚:中國人會帶來繁榮與穩定,就像兩千年前的“絲綢之路”那樣。

  美國希望看到這一切嗎?華盛頓也在談論“新絲綢之路”的好處,但實際上美國明白,這一戰略構想的實施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不僅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戰略會破産,美國的強勢也將日薄西山。

  因此美國會花更大力氣對中東地區的戰爭煽風點火,因為任何絲綢都無法穿越火海。然而,即便大中東的戰爭持續十年,也不會阻斷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政治聯繫和陸上貿易,因為俄羅斯可以將它們連接起來。“新絲綢之路”俄羅斯支線的建設將意味著大西洋的落幕和歐亞大陸的崛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