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國不必為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沾沾自喜
- 發佈時間:2014-09-30 10:07:2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王斌
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不必為成第一經濟大國沾沾自喜 據《瑞典日報》消息,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居第二。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9月29日將出現權力的轉變,經濟實力將帶來政治的影響力。
十三年前,中國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四年前,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若按照購買力平價,9月29日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國。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又一個里程碑。世界格局變化的最終力量還是背後的經濟實力。美國能夠長期處於世界霸權地位,歸根結底是美國經濟實力做後盾的。美國經濟長期處於世界領頭羊地位,並且美國經濟打個噴嚏,全球經濟都會感冒。
長達100多年時間,美國經濟總量、對外貿易總量等重要經濟指標都居於世界首位。這麼大的經濟總量,全世界都在與美國做生意,都離不開美國經濟,美元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國際貨幣。這是美國經濟實力對世界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決定的。經濟實力決定了美國在世界各個經濟組織中佔據絕對的話語權,以及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制定和決定權。這種權力演變到了政治領域的話語權和決定權。
中國成為最大經濟國,這對在國際組織上的權力制衡和話語權的分配尤其重要。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關於話語權分配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久。當現在中國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後,會為之帶來政治的權力。
但是,在為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一而喜悅的同時,也不必過度在此上面“較勁”,也不要過度在乎經濟總量問題。經濟總量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更應該看中其背後的品質和效益問題。具體體現在三大方面:經濟總量或者增速帶動的就業如何?帶動的居民收入增長怎樣?經濟增速背後的創新推動力如何?否則,就沒有持續性,特別是中國經濟走到今天這個階段。
中國也不必為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沾沾自喜,宏觀經濟政策應該緊盯就業率、通脹率。上半年就業形勢不錯,但近期,從採購經理指數(PMI)數據看,就業似乎有所惡化,這格外應該引起重視。
從居民收入來看,中國居民平均年收入只是美國居民的十分之一左右。美國居民收入佔到國民收入的七成,中國居民收入僅佔四成左右。這种經濟結構和經濟品質才應該是趕超美國的真正目標,而不是過度在意經濟總量。
從創新上看,中國製造多,中國創造少;依靠土地、能源資源大開發大挖掘累積的GDP多,自主創新嚴重不足。而從經濟發展階段看,中國經濟第一個階段的土地、資源能源大挖掘已經不可持續,財政貨幣信貸大投放的第二階段弊端已經顯露出來,必須儘快轉到第三個階段的技術創新創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