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新媒:孔子學院全球活躍代表中國軟實力崛起

  • 發佈時間:2014-09-30 10:05:41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9月26日,在美國馬利蘭州馬利蘭大學,參加“孔子學院日”慶典的學生進行舞龍表演。 當日,馬利蘭大學孔子學院舉行活動,慶祝中國孔子學院成立十週年及全球首個“孔子學院日”。(鮑丹丹 攝)

  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聯合早報》9月28日發表評論員張從興的文章稱,中國人恢復文化自信的最明顯表徵,就是對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充滿了熱情。既然對自身的傳統文化充滿了自信,中國人當然會想到通過文化軟實力去影響外國人,遍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在對外漢語教學等方面表現不錯。以下為文章摘編:

  談到文化力量的吸引力,當代最貼切的時髦概念,應該就是美國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提出的“軟實力”(soft power,另譯“軟力量”)了。

  在2004年成書的《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中,約瑟夫·奈把“軟實力”明確定義為“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換言之,“軟實力”是通過微風細雨潤無聲的感染力來讓人心服口服,而不是威迫利誘等笨拙手段,這只能讓人服從於一時,而不會服從於一世。

  如果説,百年前的中國人之所以會對自身文化傳統失去自信,是因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均不如人,因此不得不氣餒,那麼,百年後的今天,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成果驕人,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已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擺脫了百年噩運,否極泰來的當代中國人,對自身文化傳統重拾自信,也是符合歷史規律的。

  中國人恢復文化自信的最明顯表徵,就是對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充滿了熱情。以婚禮為例,一二十年前,新婚夫婦對西式婚禮趨之若鶩,現在的時尚卻是漢風唐韻的傳統婚禮。若干年前,《三字經》等傳統讀物被視為封建糟粕,現在卻是大江南北學童齊誦《弟子規》。

  既然對自身的傳統文化充滿了自信,中國人當然也會想到通過文化軟實力去影響外國人。遍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在本質上與英國的“英國文化協會”、德國的“歌德學院”、法國的“法國文化協會”等並無二致,都是傳播各國文化的機構。當然,與這些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的西方文化機構相比,方興未艾的孔子學院在一些方面還稍顯粗糙,但總體來説表現還行,至少在對外漢語教學這塊是如此。

  順便提一下,一項由中國政府主持的重大文化工程——五經翻譯工程,正在進行中。

  五經指的是《詩經》、《書經》、《禮記》、《易經》和《春秋》,是儒家的根本經典。據悉,這項由中國政府首次在世界範圍內組織的中華核心文化典籍翻譯工程,將把五經先後翻譯成英語、德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印地語、馬來語等九種文字。一旦竣工,這項翻譯工程對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將起到難以想像的作用。

  “中國的軟實力正在崛起,而美國的軟實力卻呈現下降的趨勢。美國應當看到這一點並做出相應努力。在我看來,中國軟實力的崛起和美國軟實力的提升,兩者並不矛盾。相反,這兩者應該相互補充,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中美關係……中國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國的傳統藝術和文化,例如中國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中國的書法、繪畫、中國功夫,甚至中國的飲食和傳統服飾等,在美國都很受歡迎。”這是約瑟夫·奈2006年接受中國《環球時報》專訪時的一段談話摘錄,權當本文的結束語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