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美媒:地震引發中國對偏遠村莊未來的擔憂

  • 發佈時間:2014-08-13 13:09:52  來源:環球網  作者:喬希·秦 王會聰  責任編輯:王斌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11日報道,原題:地震引發人們對偏遠村莊未來的擔憂 當救援人員趕往上周發生強烈地震的魯甸災區時,某些最需救援的地方的房屋都是土木結構的,且只通過泥濘小道與外界相連。這提醒人們,儘管中國經濟迅猛增長,但許多地方依然基本與現代世界隔絕,數百萬人的生活與毛時代相差無幾。

  在魯甸,這意味著某些村民只能先背著受傷家人徒步數小時,才能乘車前往醫院,也導致災民遲遲得不到救援。

  據報道,本週一,救援人員為更多村莊恢復供水供電,並搭建臨時醫院。但對像小田(音)這樣的村莊而言,今後的路依舊充滿疑問。這個村有37戶人家,需步行2.5小時才能到達魯甸。這裡的老人穿手工縫製的傳統服裝,靠種植玉米、馬鈴薯和飼養少量雞和豬為生。“我們在高山上,已經被他們遺忘,”某村民説。倖存者多為文盲,不知道如何使用救援物資,如地震逃生手冊。許多人都拿它當扇子用。

  隨著政府開始災後重建,難題亦接踵而至:北京應向這些地區投入多少資金,尤其是在改善交通條件方面?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計劃擴建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據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的報告,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時,全國僅有不到2/3的行政村通路,2005年這個比例已接近95%。

  但如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且債務居高不下,北京難為鉅額支出開綠燈。而且隨著年輕人出外打工,許多偏遠村莊逐漸消失。

  麥格理投資顧問公司的維克多·胡表示,政府有義務為民眾提供更好的道路和基礎設施。但現實狀況表明“很難滲透至所有小村落,因為建築成本極高”。

  發改委區域發展專家肖金成表示,優先解決方案是將民眾遷出偏遠山區。但其他人認為此舉作用有限,因為許多中國農民對故鄉懷有強烈眷戀。

  雲南邵通市官員楊宇松(音)表示,多年前,滇北地區有關部門曾試圖將偏遠地區村民遷往較富裕的普洱市産茶區,但以失敗告終。“他們都回去了。那是他們的家園,是歷史和記憶的所在地”,他説。

  邵通市也在嘗試各種措施,包括修建魯甸繞山公路,並通過向每家補貼1.2萬元等方式勸説村民搬走,但鮮有接受者。不過經歷這次地震,“我認為更多人會願意搬出來”,楊宇松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