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外遷批發市場商戶多按兵不動 河北招商遇冷

  • 發佈時間:2015-10-13 07:13: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這兩年服裝生意難做,老市場都不景氣,何況新市場呢。河北再優惠,有優惠沒生意,我們耗不起,我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大紅門、動物園批發市場和河北廊坊、白溝等服裝批發市場走訪時,一位北京商戶如是表示。

  記者發現,目前北京市場商戶多按兵不動,河北雖引來部分商戶,但多未做起生意,商場客流量少。儘管河北開發企業提出免租金等優惠措施,但很多北京商戶卻並不買賬。目前,河北承接産業轉移還受到市場培育弱、土地指標少、産業配套差等多重因素制約。

  “有優惠沒有客流無濟於事”

  大紅門、新世紀、京溫市場近日生意紅火依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不少受訪商戶表示,看新聞得知産業要轉移,但還沒有收到商場搬遷通知,大家都在觀望,按兵不動。

  大紅門的關姓商戶在北京做了15年服裝生意,有自己的服裝廠和品牌。他説:“目前就是正常做生意,等通知就是了。到了必須搬遷時,我就回老家或者去廣東、浙江等地。”

  相形之下,動批近日已提出疏解時間表。動物園金開立德服裝批發市場內人頭攢動,很多商戶都在甩貨。一位金姓商戶説,我們跟商場一年一簽約,到明年2月28日截止,雖然還沒接到搬遷通知,但我們心裏都特別慌,只想著趕緊把貨處理掉。

  對於外遷河北,儘管有諸多優惠措施,甚至可以免租金,多數商戶仍表示不會去。有的商戶説,一個市場盤活需要多年時間,再好的攤位,再便宜的租金,沒有客流量也無濟於事。還有的商戶説,去河北心裏不踏實,資金投下去,貨一上,沒有顧客,賣不出去東西,到時怎麼辦,誰管我們?

  目前,根據政府搭臺、市場選擇的原則,京冀兩地相關對接取得一些進展。但在採訪中,《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河北的批發市場在北京招商並不順利,原因之一是大紅門等商場目前都在正常運營,沒有實質性搬遷進展。

  一些商戶對記者説,廊坊在大紅門發傳單招商,讓商戶去廊坊考察,大紅門市場管理者不讓去,説誰要去就給誰關攤位。而商戶目前處於觀望階段,整個市場沒動,商戶離不開大紅門。大紅門保安對記者説,不允許在商場內發招商傳單。“我在商場裏看到有人偷偷發河北的招商傳單,被發現後就被商場攆出去。”一位商戶説。

  遷移沒有實質動作的更重要原因在於,河北雖然離北京很近,但客流形不成,這正是北京商戶最大的擔心。

  承接北京服裝産業轉移,河北主要是保定白溝和廊坊。白溝有白溝大紅門服裝批發城,廊坊有新動批紅門服裝城,此外廊坊永清正在打造國際服裝城。

  記者在廊坊新動批紅門服裝城看到,很多商戶都處於關門狀態,一些從北京過來的商戶表示後悔,他們説“商場也沒個人”。據了解,廊坊新動批紅門服裝城週六日客流量能達七八千,平日僅三四千人。保定白溝大紅門服裝批發城的情況與之相似,客流量稀少,大部分商戶只是挂幾件衣服,甚至就是關著門的。

  “採購成本比北京還貴”

  去年5月,大紅門八大服裝批發主力市場落戶廊坊永清,有670家企業簽約,一年多過去,目前在建只有六七十家企業,投産僅有一家。

  河北白溝以箱包聞名,現在的白溝大紅門服裝批發城是原來的箱包交易城,去年9月28日和今年4月28日,服裝城一二期開業,共有1500多戶來自北京的商戶入駐。項目商負責人説,由於北京疏解的進展緩慢,遲遲沒有實質性的動作,我們招商遇阻,已經入駐的北京商戶經營現狀堪憂。

  這位負責人表示,截至6月底,大部分進駐的北京商戶只是佔個攤位,衣服少,甚至不開門,人沒過來,還在北京經營。由於商戶沒有真正把貨品放在這,我們幫他們推銷時,發現貨品少,商家在我們這採購成本反而比去北京還貴。

  相比白溝,廊坊新動批紅門服裝城位於廊坊市區,雖然交通方便,但同樣由於商戶沒有實質過來,經營狀況不好。公司負責人説,服裝城今年1月1日開業,有1400多戶,90%的商戶來自動批和大紅門,目前市場還沒形成,批發也沒形成,只是一些零售。我們為了治理那些佔位置卻整天關門的商戶想了一些辦法,否則市場秩序都被擾亂了。

  當前,北京商戶意願不強嚴重制約産業疏解和承接。白溝大紅門服裝批發城項目商此前在大紅門1萬名商戶中調研發現,48%的商戶不管怎樣都不離開北京,17%在北京呆不下去回老家,只有30%是經營能力並不強的想繼續創業,但疏解地也不一定是河北。

  永清縣正在建設國際服裝城,是集服裝研發、設計、生産、銷售、展示為一體的全産業鏈,目前處於規劃建設階段,由廊坊浙商新城投資有限公司開發經營。公司執行總經理説,我們簽約的670家,現在來得比較慢,甚至就不來了。有的是因為在北京租的廠房沒到期,如今經濟情況不好,在永清建個新廠有壓力。同時,永清土地指標少,交通不便,招熟練工人難,輔料等産業配套不完善,都讓企業望而卻步。

  生意“想有突破很難”

  面對當前不景氣的市場,搬遷河北的商戶仍心存疑慮,北京肯定是回不去了,但是他們真能在這定居下來麼?

  48歲服裝商人施安凱八年前來到北京大紅門從事服裝批發業務。一個不到4平方米的攤位,年租金從7萬元一路上漲至將近10萬元,加之利潤空間不斷萎縮,施安凱打算尋求其他出路。“在北京,服裝批發生意也不是很好做,北京是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費用越來越高,搞批發的量還越來越小,所以就選擇從北京出來了。”他説。

  2014年,經過一番考察,施安凱將自己在北京的攤位出租了出去,把業務遷到了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對比白溝大紅門去年9月開業伊始的紅火和眼前的冷清,施安凱認為,經過一年競爭,市場已回歸理性,目前留下的商戶基本都是抱有實幹心態的行家裏手。

  施安凱説,一開始剛來的時候,市場一層、二層、三層商戶全都是滿滿的,“後來,有的商戶是沒做過服裝生意,就是説有‘炒攤’的,幹別的行業的,對這個經驗也不足,上貨上得也不好,賣得也不好,所以他就走了。來這兒想實幹的,還都擴大經營了,在這兒一直幹了”。

  “就攤位費和房租而言,成本比北京降低了很多,生意已基本站住腳,但是想要有明顯的突破卻很艱難。”他説。儘管頑強堅持了下來,對於是否紮根白溝,他始終猶豫不決。因為在他看來,北京服裝批發市場的疏解政策始終不太明朗,特別是在承接地的選取上,一直存在變數。

  施安凱説,白溝大紅門的市場還不太成熟,還沒考慮在這裡投資太大,因為現在説京津冀一體化轉移,轉移到哪,現在還沒有決定,就暫時先在這走一步看一步,沒考慮在這定居。

  今年,施安凱又陸續考察了多個有意承接北京大紅門外遷商戶的市場,區位優勢也好,商貿優勢也罷,都沒有令他心儀的落腳點。但是,施安凱也並不打算搬回北京。他説,要是回北京的話,還得一大筆投資,不可能回去。已經出來了,就沒想回去。

  “産業配套建好,人才能過來”

  “我現在最希望,能夠明確疏解的時間表,究竟是一年還是兩年,服裝市場要從北京疏解出來,讓咱們商戶心裏有個底。”施安凱説。

  在採訪中,很多受訪的北京商戶都表示,應儘快公佈大紅門等市場外遷規劃,他們好做下一步打算。

  施安凱説,多地爭搶北京外遷商戶,客觀上都將原先抱團經營的商戶打散了,“我認為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政府能夠給予宏觀指導,既能就承接地選址提供科學合理的方向引導,以便早日形成新的商貿集群,同時也就外遷時限給出一個更為明確的倒計時安排”。

  白溝項目商負責人表示,因為是國家提出産業疏解,我們雖然虧損也有信心。但是,北京到目前也沒有實質動作,“老實説,我們也怕這個事最後黃了,希望國家儘早公佈相關規劃和時間表”。

  同時,儘管河北提出一些優惠政策,但是商戶更希望的是客流培育和相關配套建設。一家在永清投産的老闆説:“減稅算不上支援,而基礎設施、産業配套建好,人才能過來,這才是支援。”

  而這正是河北的軟肋。一位參與其中的政府人士説,目前産業承接政府引導起的作用很小,“小馬拉大車”。我們僅有空間資源,缺少交通、土地指標、管理經驗、人才。一些簽約落戶的企業,人家交了錢我們卻沒給人辦成土地證。應真正重視起服裝産業轉移承接,做好交通等基礎和配套建設,讓資源和人才真正向河北流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